叶嘉莹讲诗词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的作者不能确定,但不管是不是李白作的,它都是非常好的一首词。如果确实知道作者,知道他生平的经过、感情,就切切实实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故事,为什么有这样一种感情。不知道作者也有好的一面,因为不知道作者就可以自由联想。这首词也是如此。虽然有人说是李太白所作,可是没有切实证明,而且跟李太白的风格也不是完全相似的。
“秦娥梦断秦楼月”中的诗词传统
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秦楼上的一个女子“秦娥”。美丽的女孩子就叫“娥”,《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娥娥” 是女子娇美的样子。“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她(他)所悲伤的是离别。词里常常写的是男女之间对所爱之人的怀念。这个女子可以怀念所爱的男子,也可以是男子所怀念的对象,所以词里的女子可以是怀念的主体,也可以是被怀念的客体。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要欣赏诗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注意到诗词里面的传统。秦楼和秦娥给人的联想是什么?从前在秦国的时候,秦穆公有一个女儿叫弄玉,她的丈夫叫箫史,据说是一个仙人,两个人在一起的最好的娱乐就是吹箫。有一天,箫史和弄玉吹箫时引来了一只凤凰鸟,两个人就乘着凤凰鸟同时成仙了。这个古代传说是美好的。你如果平生能得到一个真正所喜爱的人,能有共同的欣赏和爱好,这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情。可是现在这首词所写的是美好的事情破碎了。“箫声咽”,两个人当年在一起的时候,那个箫声是快乐的箫声,可现在是离别,所以吹出来的都是呜咽、哭泣的声音。苏东坡的《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在我的客人里有一个吹洞箫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洞箫的声调是这样悲伤,表示一种哀怨的感情、一种相思爱慕,好像在哭泣,好像在诉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哀怨的声音,可以使那深幽山谷里潜藏的蛟龙都来到水面上跳舞,可以使得在孤单的船上被抛弃的女子哭泣。那呜咽的箫声是哭泣的声音,是引起了孤单的人悲哀感情的一种声音,所以是“箫声咽”。什么人听到的“箫声咽”?又是在什么样的场合听到的?他说是“秦娥梦断秦楼月”,假使“秦娥”就指的是当年的弄玉,那么就是她所爱的那个人,跟她一起吹奏洞箫的人,现在不在了,他们分离了,破碎了,所以是“梦断秦楼月”。
人常常在梦中追寻现实中不能得到的东西,在梦中相见怀念爱慕而不能见到的人,所以“秦娥梦断”就是美好的梦破碎了,惊醒了。唐末五代词人韦庄有一首词,“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昨天晚上,更深夜半,我在枕上分明梦见了所爱的那个人。后面描写梦中的那个人是什么样。最后“觉来知是梦,不胜悲”,梦里这么多美好的事情发生了,等到我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真让我有不可忍受的悲哀。 梦中越好,醒来才更加悲哀,所以“梦断”,正是“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的时候。
不仅如此,正在“不胜悲”的时候,举头一看,目中所见的是高高照在秦楼上的明月。李白写过那首大家都很熟悉的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东坡也曾写过《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希望共同看天上的月亮,当我看到明月,就开始怀念远方的人,所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这就增加了相思怀念的感情。所以写到这里,写到很深刻的相思“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我只是今天的夜晚才怀念你吗?不是。我每天每年都在怀念你,是“年年柳色”。
“柳色”蕴含的两种感情“柳色”已经变成中国的传统了。第一个用“柳色”的人是非常有文学的美感和欣赏能力的。春天草木初生的时候,柳条从冬天的枯干僵硬,变得柔软,变成黄的、嫩绿的、深绿的颜色,到长得茂密起来,变化是非常鲜明的。所以“年年柳色”,是每一年当杨柳变绿的时候,由鹅黄嫩绿转变过来的时候,那是最新鲜的感受。而新鲜的感受之中唤起人感动的,一个是季节的美好,一个是时间的消逝。“良辰美景奈何天”,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怀念你所怀念的人。唐朝有一个诗人曾写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个闺中的少妇本来没有很悲哀的感情,当春天来的时候,她偶然来到楼上,忽然间看到那路边杨柳的颜色改变了,这样美好的季节猝然而至,可是没有人一起欣赏,她后悔让她的丈夫离开那么远去打仗,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爵位,牺牲了生命中的美好和感情。
不只是唐朝有这样的传统,关于“柳”的象喻,可以追寻得更远。《古诗十九首》第二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实际上写的就是这个楼上的女子的相思怀念。总而言之,中国诗词说看到“柳色”的转变,一个就是季节的美好,却不能与所怀念的人共度;再一个就是时间的消逝,每一年杨柳绿,就代表一年光阴的消逝。《红楼梦》中也曾经提到《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良辰美景”是季节的美好,对比的是“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古诗十九首》:“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所以最使人心慌的是,如果我们都永远如此,再也不改变,千年百世我也可以再等下去,可人生不是如此。你就算有千年百世等待的感情和心意,你没有千年百世等待的生命。这就是时间的残酷,我愿意等待,可能等待多久呢?
“灞陵伤别”,因为他所写的背景是秦,秦在陕西长安城,附近有个地方叫作霸陵,也可以写作“灞陵”。灞陵附近有一条水,叫灞水,灞水的岸叫灞岸,种的都是柳树。在唐朝,长安是首都,来来往往的很多人,每一年在长安城外的灞桥上都有人送别。还有一个传统,就是送别时常常折下一枝柳条,送给那个要走的人。“折柳”有两种联想的意思。一个是从声音引起的联想,柳跟留声音很相似,柳是从木卯声,留下面是个田,上面卯字也是声,所以这两个字的声符是一样的。这个声音的联想意味着我舍不得让你走,想把你留下来。还有一个联想是从形象引起的,因为柳树是万缕千条,这样细腻柔软,我们比喻人的情感,不是也常说情丝万缕吗?这就是折柳相赠之所以成为送别之风俗的由来。所以诗人说,当秦娥梦醒看到秦楼月的时候,她也并不是只有今天这个晚上怀念,而是年年每逢春好,经过灞桥,看到千丝万缕的杨柳,就会哀伤于你和我遥远的距离。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