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3017期 >2024-01-26编印

诗之格律化的形成与发展(二)
叶嘉莹讲诗歌(之六)
刊发日期:2024-01-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我在讲冯延巳词的时候引了很多李商隐的诗,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冯词所写的,不是现实的情事,不是明确的事件。他所写的是一种感情的境界,感情的情形谁看见了?所以我不得不用很多别人的诗,把这种境界传达出来。感情的境界,看不见摸不到,又不能像谢灵运的诗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而且引别人的诗篇来表现一种境界的做法,在西方的接受美学、符号学里面,叫“诗篇联想轴”。这是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发明,叫intertext(互文文本)。
  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索绪尔)说,语言有一个语序轴,一个联想轴。我现在所讲的谢灵运的诗,都是从他的语序轴来讲的。什么叫语序?就是语言排列的次序,他怎么说的?他说“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而且我说第三句跟第二句是接着的,第四句跟第一句是接着的,这是它句子的排列次序,是它的句法跟章法,是在句子的排列次序的这一条轴线上产生的作用。可是我讲冯延巳的词所用的,是联想轴上的作用,我讲温庭筠的词,也是联想轴上的作用,说“蛾眉”就想到楚辞的蛾眉,“画眉”就想到李商隐的画眉、秦韬玉的画眉。所以欣赏词的方法,尤其是早期这些词,联想轴的作用更多。
  而且你还可以发现,单句的一句,说“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动词、宾语等次序的颠倒,这是一句之中语序的颠倒。说它第三句跟第二句相接,第四句跟第一句相接,这是全篇章法上语序的轴线。至于说联想轴,“蛾眉”有什么联想,“画眉”有什么联想,这是词汇的联想。可是冯延巳的词,“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是它整篇让你联想到,李商隐的“飒飒东风细雨来”,杜甫的“且看欲尽花经眼”,这是整个诗的境界给你的联想。中国古代没有这些理论做基础,现在用西方的理论回头来反省地看一看,中国旧诗的欣赏完全可以说出一个道理来,这样讲才真的能够把诗的好处讲出来。
  对偶的几种对法
  回到谢灵运这首诗。“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景”是阳光,表示一种和暖的阳光。为什么说“初景”?因为冬天阴暗的天气刚刚过去,春天和暖的阳光刚刚回来,所以叫“初景”。“革”是改变,“绪”是余留,才转过来的和暖的春天的阳光,改变了余留下来的冬天的寒风。“新阳改故阴”,新的阳光,跟“初景”完全相对。
  你会发现,对偶有几种对法。“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在底下藏的是潜虬,在天上飞的是飞鸿,意思相反,句法平行,可现在呢,句法还是对偶,可是意思相近。所以对对子可以用相反的意思来对,也可以用相近的意思来对。“初景”跟“新阳”意思差不多,“革”跟“改”意思完全一样,“绪风”是留下来的寒风,“故阴”是过去的寒冷。谢灵运的诗有很多对偶的方法,在语序轴上有这么多花样的变化,你就知道中国的诗是怎样演变的,中国的诗如何从很简单的自然的写作,演进到这么繁复的。所以谢灵运这首诗是代表作品。我现在之所以要举谢灵运这首诗,就是要借这首诗,把中国古典诗歌在句子结构、对偶上的很多艺术方式,让大家有个认识,为讲唐诗做准备。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池塘里面,因为春天来了,长了一片青草,园中的柳树上面有黄莺鸟、燕子,各种鸟飞来飞去,“变”是改变,随着气候的转变,鸟的叫声每天都不一样。本来“池”跟“塘”是两个名词的结合,“园”跟“柳”也是两个名词的结合,可是“池”跟“塘”是平行的,“园柳”的“园”已经作为形容词用了,是园中的柳树。结合的情况并不是完全相同,可是既然结合在一起了,我们就把它当做一个名词来对。所以“池塘”跟“园柳”就对了。对偶有很多变化,平行地对可以,相反地对可以,中间有一点变化地对也可以。“池塘”跟“园柳”在对之中不是十分整齐,“春草”跟“鸣禽”也一样。“春”形容“草”,名词作形容词。“鸣”形容“禽”,可是“鸣”本来是动词,所以不完全一样,可是结合在一起,是“春草”,是“鸣禽”。“生”是动词,“变”是动词。这是谢灵运的诗,你看他的对偶之中,都是语序轴上有很多的变化。从“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一直讲下来,你会发现,这些句子很多意思缩成这么短,句法这么复杂,可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忽然一下子放松了,就是池塘之中长了一片碧绿的青草,园中的柳树每一天有不同的鸣禽叫声,这两句就比较自然。这都是写诗的艺术,不能老这么紧,也不能老这么松,紧了很久忽然间一放松,大家觉得舒了一口气,这两句就变成谢灵运的名句。金元时代的元好问说“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就赞美“池塘生春草”写得非常好。元好问写过《论诗绝句》,是评论诗的,用绝句的形式来评论。
  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名句,还有一个很妙的故事。谢家不只是高门士族,而且出了一大堆诗人,谢灵运、谢惠连、谢朓,都是有名的诗人。谢灵运有个族弟叫谢惠连,诗写得也很好,谢惠连的父亲不大懂得诗歌,不喜欢谢惠连。可是谢灵运欣赏谢惠连,说“每对惠连,辄得佳句”。每当我遇到谢惠连,就会作出好诗。因为谈话要有对手,作诗也要有对手,所以庄子和惠子就可以谈话谈得很高妙,庄子要碰到一个普通人,他再谈得高妙,那人跟他对答不上来啊。据说谢灵运作这首诗的时候,能够写出“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因为他作诗前睡觉梦见谢惠连了。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现在他用典故了,用典故有什么好处?典故里面有丰富的意思, 所以可以用典故来表现很多的情意。“祁祁伤豳歌”,“祁祁”二字出自《诗经》的《豳风》,豳念bīn,《豳风》是豳国的歌谣。《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春日迟迟”,冬天的时候是昼短夜长,春天来了白天就长了,所以你觉得春天的一天很长很长,慢慢地天还没有黑,所以“春日迟迟”。女孩子出去采蘩,“蘩”是一种植物,“祁祁”是长得很茂盛的样子。已经许嫁的女子预想到要离开父母,和丈夫一同到夫家去,所以“女心伤悲”。“萋萋感楚吟”也有出处。楚辞《招隐士》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就是贵族子弟,去远游了,一直没有回来,第二年春天,春草长起来,“萋萋”也是茂盛的样子。“祁祁伤豳歌”,读到《豳风》里面“祁祁”这样的句子,我的心就悲伤。“萋萋感楚吟”,读到楚辞里面“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样的诗歌,内心就感动了。“伤豳歌”跟“感楚吟”都表示离别的悲伤,或者是怀念的感情。谢灵运离开首都,被贬到遥远的海边, 所以他说当我念这两句诗,就“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