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3011期 >2024-01-12编印

刊发日期:2024-01-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坦 途
李琰
  电影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艺术的电影,无论是模仿或重构,还是提炼或升华,甚至是荒诞地虚构,不过是多维度地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真实”。至少《开山人》,就是以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带领108名村民,献出6条鲜活的生命,耗时7年,用原始的铁锤钢钎,在万丈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的“天路”,从而摆脱贫困、奔向富裕的真实故事为基础,通过艺术加工创作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夏庄一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也晕”。故事在琅琅上口、悱恻悠扬的山歌中拉开帷幕,以一段简短而清晰的开场白让观众快速了解故事的背景与主要人物。然后于瓢泼大雨中,村民们肩抗手托、绳牵脚蹬,攀爬在悬崖峭壁送孕妇艰难出山的场景,紧紧扣住了观众心弦,让观众和村民们一样,产生了“修路、修路、修路,只有修路才有出路”的强烈愿望。也为后面孕妇的丈夫陈茂才因为修路不惧困难、奋勇当先,第一个遇难埋下了伏笔。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充满矛盾的冲突、一个个打动着观众,让观众噙着泪花,不断升华情感的情节由此展开。
  陈茂才遇难,奶奶为其献出自己省吃俭用,多年积蓄才攒下的上好棺材。这个情节,不仅仅是表达她对陈茂才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更助于塑造陈茂才为了修路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奶奶的行为也反映了下庄村村民的淳朴和善良,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下庄村村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共同目标,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而团结奋斗的精神,深化了这个电影主题。
  同样,陈茂才的遇难,成了榜样,让村里既懒且憨的单身汉蔡有财发生了质的转变。陈茂才牺牲,蔡有财伤心至极,从内心开始成长和觉醒,并逐渐由偷懒转变为不怕苦不怕死,主动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他被任命为三队队长,积极为修路出力。蔡有财的转变展示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变化,同时也强调了团结合作和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村妇女主任李香秀,作为一个夏庄村人质朴勤劳,作为一个重庆人泼辣耿直,作为一个中国女性自立自强,她摒弃了与第一主角毛永福的感情纠葛,选择支持他带领村民凿绝壁,修天路,担任二队队长,承担全员后勤保障,展现了一个女性的坚韧担当。
  香秀与毛永福角色之间的情感矛盾冲突,只不过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小小插曲,也就是这个小插曲,让电影更贴近了生活,突出了真实性。而更多的冲突,在于主人公毛永福和黄祥基在带领下庄农民修路的过程中,面临着观念的差异和各种困难,面临着因修路而出现人员伤亡巨大心理压力。
  总的来说,《开山人》是一部充满真情实感的值得一看的主旋律电影,它没有空喊口号,而是通过生活化的细节让观众的情感层层递进,融入剧情。电影中,毛永福和他的夏庄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电影中的歌曲《让鲜花开满村庄》、绑着绳子,晃荡着身子在绝壁上打孔的村民、毛支书面对莽莽群山的背影,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抹亮色,提升了夏庄人对美好生活热切的渴望,充溢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寓意。
  没有等出来的路,只有敢拼命的人。电影中的“夏庄”,不仅仅是现实中的原型“下庄”,它通过电影的展现,“夏庄”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发展。它成为了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农村在过去几十年中所经历的巨大变革和发展。当然,“夏庄”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华夏大地。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文化多样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但是,“夏庄”所代表的农村发展故事足以引起人们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关注,展示了中国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下庄,夏庄。夏庄,下庄!秉持“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斩断绝壁奔坦途,让幸福与希冀的鲜花盛开在华夏广袤的村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