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采摘甜柿。(资料图)
本报讯 (记者 任美莲 陈久玲 文/图) 12月5日,记者在金坪乡看到村民穿行在甜柿树间,忙着采收后的冬日管护。
“没想到,小小甜柿果如今成了致富的‘金果果’。我种植甜柿已经4年多时间,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今年采收了10万多斤, 收入超过30万元。”村民史万友兴奋地说道。
金坪乡属于中高海拔乡镇,以前,该乡产业基础薄弱,全乡的主导产业只有1000余亩烤烟和部分中药材,以及农户自家养殖的少量生猪。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2019年,金坪乡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多次邀请山东农业专家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村社干部和群众意见。同时,详细分析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 以培育“小而精”的种植业思路,从山东烟台引进了海阳甜柿,实现差异化发展。如今,全乡1400余亩甜柿喜获丰收,产量超30万斤。
与普通柿子相比,海阳甜柿不仅品质和口感好,而且采摘期长,可以从10月持续到11月底。金坪村三组果农罗祧堃告诉记者, 他流转土地250亩种植甜柿,今年是第4年,已经初挂果,产值达20万元。
满山的“致富果”既给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需求。“甜柿产业推进初期, 村民开始对甜柿缺乏认识,行动上有所抵触,甚至有部分村民出现反对声音。”罗祧堃坦言,“后面通过邀请烟台专家到田间进行技能培训,以及及时研判解决问题,并以试种成功的农户为典型案例进行引导,有效解决了人心散、资源散、市场散的难题,各村从不愿意种植到被动参与,从消极应付到主动管理,从担忧市场变为看好前景。”
金坪乡通过示范带动、 土地流转、撂荒地整治等方式,逐步实现甜柿规模化、优质化发展。甜柿种植的背后,稳定的合作模式给农户带来了安心,保质的种植模式给农户带来了信心,可观的效益收入给农户带来了开心。
近年来,金坪乡以“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为奋斗目标,带领群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产业发展,在巩固提升烤烟、中药材等传统种植产业的基础上,引进新产业、新品种,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格局,千方百计拓宽致富路。
因此,金坪乡在发展乡村振兴的同时抓住烟台市在巫山开展东西部协作的机遇,积极争取烟台对口帮扶项目,发展甜柿产业。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聘请烟台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在村里建起高标准现代化的鲁渝扶贫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让甜柿摇身一变成为“黄金果”,走出了一条“新路”,为村民增加收入,也助力了乡村振兴。
走在金坪乡乡间小路上,只见老树盘曲,村居整洁,村民忙碌,一个充满活力的乡村层层叠叠地展现在眼前。
很难想象,以前的金坪乡灰暗低矮的农房,破损不便的村道……道路不通,靠天吃饭,四周封闭的山林,能唤起本地人的共同记忆,几乎说不出什么故事。
2021年,随着金桂路的通车,与原通行主干道相比, 路程缩短了40公里,从县城前往金坪乡与以前想比时间上节约了1个小时,不仅让当地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还促进了当地农产品销售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有力助推金坪乡乡村振兴快速发展。
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到如今,地里有产业、村里搞旅游、村民卖特产。金坪乡通过组建社会化服务队伍,通过示范引领、盘活资产、整合资金、创新营销策略、提升服务水平等方式,让果树真正变成村民的摇钱树,实现经济效益提升。踏上“蝶变”之路的金坪乡,正书写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故事,老百姓的日子像甜柿一样甜。
在金坪乡党委书记熊春林看来,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建立“造血”机制,才能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主动探索乡村振兴的“金坪运营管理模式”,是金坪乡的活力“密码”。
走在“蝶变”之路上的金坪乡,向人们展示着美丽乡村的蓬勃朝气,展现着扎根土地的活泼力量。
下一步,金坪乡将着力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并立足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高山纳凉揽境胜地,以山地特色农业效益示范乡,农旅融合精品乡,乡村振兴示范乡为目标,全力提高农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