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2992期 >2023-11-27编印

种好红叶树 为长江文化厚植下生态沃土
刊发日期:2023-11-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初冬时节,黄岩景区红叶逐渐变红,如诗如画,引来不少游人打卡。

初冬时节,黄岩景区红叶逐渐变红,如诗如画,引来不少游人打卡。

  

  “生态”和“人文”一直以来就是我县的两大“宝贝”,这两者在“巫山红叶”身上都得以充分体现。
  10月21日,记者沿着巫山红叶精品观赏线路“小三峡·小小三峡+大昌古镇”水陆环线,一览沿途峡江风光。
  初冬时节,红叶遍布长江三峡两岸的陡峭山坡,在阳光照射下,山水之美与红叶之美相映生辉,装扮出“飞峡云容白,悬江树影红”的绚丽美景。
  在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里,白鹭、鸬鹚和各种野鸭等国家级保护鸟类陆续飞来,在美丽的湖滨栖息越冬。
  这里刚与黔江阿蓬江湿地一起,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新一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蓝天、湖水、古镇民居以及色彩斑斓的林木,构成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
  多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通过植树造林,绿化长江,有意识大量栽下红叶树,才造就了如今这番绝美风景。这既给当地打开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广阔大门,也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厚植下生态环境沃土,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打下绿色本底。
  其实,曾经的巫山红叶并没有现在这幅壮观景象。据三峡红叶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长江三峡两岸自古自然分布着较多的红叶树木,不过大多是原始自然生长的。其长势、景观效果及观赏期,受气候、土壤及群落生物等因素影响较大。
  巫山红叶也一直深藏在幽静的峡江两岸,只能被村民送进灶堂化为缕缕炊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长江经济带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巫山考虑到红叶类植物既能涵养水土,又能形成风景,便决定将其作为‘生态宝贝’,进行大力培育,打造旅游产业。”县文化旅游委主任曹启志介绍。
  为进一步提升巫山红叶品质,2018年我县成立了三峡红叶研究所,由西南大学和重庆市林科院组成专家团队,开展巫山红叶呈色调控关键技术及技术集成应用的研究,并在文峰观、神女峰、黄岩景区等重点区域实施人工调控巫山红叶呈色工程,让游客能欣赏到更为持久、更为壮观的红叶美景。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巫山红叶告别过去的“野蛮生长”,走上了精细化养护之路。据统计,巫山红叶目前有黄栌、乌桕、丹枫等近200个品种,总面积超120万亩,集中成片可观赏的达20万亩。
  因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每年从10月中旬便开始次第变红, 观赏期长达3个月左右。每年冬季,当许多景区普遍迎来旅游低谷时,巫山旅游却迎来旺季。巫山红叶已经成为三峡旅游的一张靓丽的名片。绚丽的巫山红叶背后,反映出巫山对于绿水青山的尊重和保护。
  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结合“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总体方案,持续打造巫山红叶景观带,进一步丰富红叶、红果树种,力争让巫山峡江沿岸形成“春秋赏红叶、夏赏红花、秋冬赏红叶红果”的四季有红美景,让长江母亲河更加靓丽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