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专题总第2981期 >2023-11-02编印

多维度透视徐州科创
刊发日期:2023-11-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矿大南湖号”卫星发射成功。孙博宇摄

“矿大南湖号”卫星发射成功。孙博宇摄

  

  本报讯卧牛山下,不断“掘进”的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已初具雏形;仰望星空,国内首颗矿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成功发射升空;放眼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创园区正“拔节生长”,以创新引领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在徐州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一批批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一个个平台载体前进脚步不息,让创新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向科技借力、向创新求解。“目前我国在深地领域研究处于国际第一梯队,建设好、用好深地科研平台,扩大领先优势,我们责无旁贷。”谈起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建设使命,该实验室战略规划部部长王勃说。
  徐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1+3+100”科研平台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大力推进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支持徐工集团整合平台资源,重构“1+6”研发体系布局……各类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创新平台汇聚,在创新驱动的竞赛中,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架起“四梁八柱”。7月23日10时50分,我国第一颗矿业专用卫星“矿大南湖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矿大南湖号”的诞生并非“一家之功”。据介绍,这颗星由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徐工集团牵头组织,徐州经开区“智慧矿业创新集群”组织相关企业充分调研、自主设计、严格论证的X波段太阳同步SAR卫星。近年来,徐州聚焦重点产业和领域,深化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在徐工,“全球第一吊”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神州第一挖”700吨液压挖掘机、全球最大后驱刚性矿车XDE440等多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相继下线,在“中国制造”的自主创新之路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工程机械是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十大产业之一。今年上半年,徐州绿色低碳能源、集成电路与ICT、安全应急、数字经济核心等6个产业的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目前,徐州跃居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3位。徐州在重大科技战略、科创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同向发力,加快建设“徐州科创圈”,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努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交出了一张多维度的高质量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