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幸好今年丰收,村民收获在望:全村预计产量可达100多万斤,产值200多万元。
185户脆李种植户自发决定,要在脆李树下,宴请全体村民,见证辛勤汗水孕出的果实。
于是,东家出菜、西家出力,他们请来了村民、脆李收购商、技术指导员等,在果园中,顺着公路一溜儿摆下了宴席。
“为了我们脆李丰收,更为了美好的明天,干杯!”肖裕兰举杯祝词。
“干杯!”“干杯!”
喝完杯中的饮料,不少村民的眼中泛出了泪花。
抉与择的较量
47岁的李代军种了20多亩脆李,去年因干旱,只卖了1.7万元。
“今年,又没管护好,脆李树得褐腐病……”李代军说,脆李要损失三成左右。即便如此,他已经提前销售了1000多斤李子,收入了1万元左右,“总收入肯定比去年强,信心还是蛮大的。”
“你如果按照专家说的防治了,李树就不会得病,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肖裕兰并非无的放矢。在脆李产业发展中,她多次徘徊在进与退的抉择中。
当年,为了发展产业,她把村里的能人请回来,一起种果树。为了增强村民的信心,她们成立了松兰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统一品质品牌,实行统管统售。
然而,仍有部分村民抱着观望态度:果树种了不去管护,果子熟了不懂销售,收入少了还经常唱“对台戏”。
“其实,我们这次百家宴还有个目的,就是搞一个果王评比,让村民把自己种的果子拿出来比一比,看谁种的好?”肖裕兰说,同时,地点放在管护最好的果园里,也是让大家找到科学种植与自发种植的差距,在产业发展上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进退。
还要努力一把
今年70多岁的付道春,一大早就来到现场,帮忙准备宴席。
他种植的脆李,缺乏管护,因此效益不好。这次,他带着学习的想法,一边来帮忙,一边向种植大户“取经”。
“第一名果王,周继富。”
开过门市、经营过煤矿,一年收入几十万,日子过得很红火的周继富,在肖裕兰的动员下,回到村里种植了50亩脆李。同时,他第一批加入到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专家指导下,成了种植能手。
“果大、味甜,卖价就好。”付道春告诉记者,看来,种好了才能卖个好价钱。
“今年,我一定按照专业合作社的要求,把果树种好管好。”
“对。”他的话,赢得了其他村民的认同,“我们还要努力一把, 争取明年也来评果王!”
夏日的风吹开李树,露出累累硕果,在夜色中散发诱人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