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925期 >2023-06-09编印

雨泽下庄
刊发日期:2023-06-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赖扬明
  初识巫山县下庄村,源自于一次图片展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双双眼抬头向上看,有人说他们是在看天空,也有人说他们是在看山顶,而我觉得,他们是在看希望。他们,经历风霜的脸展现出的是平凡与朴实,干裂出血的手捧出的是勤劳与希望,半边锅里煮的是勉强填饱肚子的温饱,一双双沾满泥灰和血丝的草鞋抒写的是艰苦与奋斗……。
  下庄村是平凡的,平凡的犹如瓦砾,只能供养一颗种子生根发芽;下庄村是渺小的,渺小的亦如星星,让你在繁星密布的天空找不到它的存在; 下庄村是平淡的,平淡的好似山泉,只能品出泉水润喉的清凉。正是因为这样的平凡、渺小、平淡,在浙江、广东、山东等省市,都有下庄村的同名。检索发现,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成为了下庄村的共同属性,都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典范。
  下庄村,是一个热搜词。它的热度在于下庄精神,从曾经的寂寂无名成为如今的热点打卡之地。
  没有什么是比精神更富足的。下庄天路诞生了下庄精神,对精神的崇拜,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新追求。
  去一睹天坑下庄原始风光和感受下庄精神的润泽,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事情。从巫山县城出发,经一小时车程,即可抵达下庄村。一行人不只是为了峡谷风光而来,则是慕名下庄精神而往。
  上午10时许,刻在石头中的“下庄村”三个大字告诉我们,已经抵达目的地。
  刚下车,天空作美,便下起雨来。我们没有选择躲避,而是接受雨水的洗礼。正值庄稼生长时节,雨水便是上天的馈赠,大自然的恩泽。 风雨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风伴随着雨,轻拂村庄。
  下庄村是安静祥和的。依山而建的农舍,白墙红瓦,任凭袅袅炊烟在微风细雨中娓娓道来人间烟火; 应节而开的石榴花,火红炙热,在和风细雨中倾听来客的欢声笑语;远道而来的车辆,依次停顿,在簌簌而落的雨中感受下庄的款款深情。
  这雨水,下的及时。村民很是喜悦,他们高兴地对我们说,尊贵的客人带来的不一定是阳光,而是一场及时雨。
  来到接待中心,接待人员告诉我们:108名庄稼汉绝壁奋战7年,其间6名农民兄弟献出宝贵生命, 终于修通8公里“天路”的壮举。他还告诉我们,来到下庄村不能不去拜访一个人, 他就是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被誉为当代愚公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
  前往下庄谷底,我们没有选择交通工具,而是选择徒步。
  朋友说,如果来下庄,不去用脚步丈量“山凿一尺宽一尺”精神宽度,“路修一丈长一丈”精神长度,那就是违背了来下庄的初衷。
  为了真切感受下庄精神,我们拒绝了雨具,徒步冒雨进前行。
  在山顶端的观景平台,俯身看去,谷深山陡,峭壁上顽强生长的草木叶片颤巍巍的,害怕一不小心,就被雨珠绊倒下去,当然,我们也是看得胆战心惊。
  转过身去,就是一个偏岩洞。狭小的空间里,一口只有半片的铁皮锅搭撑在一个不成型的灶台上,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一群修路人蜷缩在里面,未能尽享应有的一日三餐。烟熏过的石头,似乎在说,饥饿可以忍一忍,但是出头之日不能再等。
  如果有酒,我很想举起酒杯,给他们暖暖身,也为自己壮壮胆。但是,这里只有雨,在他们凿山修路的日子里,替他们解渴,煮饭。此刻的耳畔,雨声就像是钢钎的声音,在这峡谷中回响。
  徒步其间,我们都不敢大声说话,担心声音过大会振落峭壁上的石块。脚步轻轻地,雨声盖过了脚步声。
  步行到半山腰, 远处的瀑布倾泻而下,发出令人发怵的声响。当然,它的壮观战胜了我们的恐惧,当作一种美好欣赏。
  而谷底的农舍,像一个个刚被沐浴过后的美人,清新脱俗。而在房前屋后,脆李树早已怀胎半月,枝头的颗颗青脆李,躲藏在树叶下,避雨;柑橘树的片片大叶,大大方方地把玩颗颗水珠;田间玉米苗的长腰带也被洗刷一新, 一片红色的石榴花瓣,红绿相间;悠闲坐在屋檐下的村民,双手合抱,欣赏着远山如黛。
  走进村史馆,一幅幅图片还原了下庄村民开辟天路的场景,讲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下庄故事,诠释了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下庄精神。生锈的铁锹,残损的麻绳,枯竭的油灯,残缺的锅碗……它们都是见证者,更是经历者,它们也是下庄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
  走出村史馆,雨,优雅的下着,悄无声息地润泽这里的一草一木。毛相林,在党校,以雨的方式,润泽来这里学习的人。
  下庄村,就是这样在一个最不起眼的地方,被一群最不引人关注的人,创造了一种最不平凡的下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