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909期 >2023-04-28编印

“乍可狂歌草泽中”———高适的气骨(中)
刊发日期:2023-04-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叶嘉莹
  高适的诗以气骨胜
  高适一生抱着“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的理想。而50岁左右勉强考上进士,不过是让他来做封丘县的县尉。我们一定要了解他的生平,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体会他的诗歌中感发的力量。
  我讲过王昌龄的七言绝句的好处是以情韵胜,也就是以感情和韵味胜出。王昌龄的诗常常都是写感情的。比如他写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他写“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写的是相思怀念的感情。什么叫韵?中国古人常常用非常抽象的字来做文学批评的术语,比如韵、气、骨、风。一般说来,有韵的作品是属于有余味的,除了文字的意思以外,还给你一种感发的力量,并留下很长很长让你回想的味道,这就是有韵味。王昌龄的诗为什么有韵味?因为他常常把感情不直接说完,而是把感情跟景物结合起来说,让你既体会了他的感情,也设身处地来到他的环境之中,所以你的感受就留下了很长的余味,所以王昌龄的诗以韵味胜。
  高适的诗当然不是没有感情,他的诗之所以好,是以气骨胜。什么叫作气骨?气的力量在哪里?讲中国的文学,或者讲中国的哲学,讲中国的做人的道理,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质素。《孟子》里有一段专门讲养气的:“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气,我以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和作用。《孟子》里还有一段说:“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就是讲一个人的修养从何而来,气是怎么养成的,气跟志有什么关系。精神的作用和感情是互相影响的。“志壹则动气”,志就是指情志,你的情志、你的感情要深厚专注;“壹”,是专心一致。你如果“志壹”,自然就有一种精神的作用。你就感觉到宁可赴汤蹈火,前面有千百人我都不怕。这也是孟子说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自反”指反省;“缩”是正直的。他是说如果你觉得自己理直气壮,你是正直的,即便前面有千万人,你也敢前进。因为你知道你是对的,你是正直的,所以你的气就盛。“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人。什么叫“气壹则动志”?是说精神专注会影响你的情志,你自己本身的志意跟感情,这个很难讲。我曾经讲“气壹则动志”时给学生举过例证。关于足球赛、篮球赛之类的比赛,曾经有一个报告赛事的人,他说得很生动很活泼,很紧张很有力量。我本来不关心赛事,可是听他报告得那么紧张,我马上就真的关心起来了,“气壹则动志”。在军队里,在团体中,总要鼓舞士气,精神作用起来了,情志就集中起来。所以“气”是一种精神上的作用。
  我们说高适的诗有气。而这个气、这种精神的作用,还不是说他感情写得怎样深厚,思想怎样高超,而是一种精神作用。精神的作用从哪里表达?从做人的养气、作文的养气而来。这个文是广义,包括作诗,以及其他文学的创作。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古文写得好,他就讲究养气。他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说的这个气,我们更早可以追溯到曹丕,曹丕就说:“文以气为主。”气和你的语言结合,从你的声调、口吻来表现。你学韩愈的文章,就把韩愈的好文章都找来,大声地朗诵,把它背得脱口而出时,写出文章来声调口吻就会像韩愈。过两天你把韩愈放下,再把欧阳修的文章找出来朗诵,念得脱口而出,你再动笔写起来,就是欧阳修的声调口吻了。所以古代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神气、情感的传达,都在声调口吻之中。等到有一天,你不用专学韩愈,也不用专学欧阳修,你把大家的长处都汇在一起了,就可以创造你自己的风骨跟风格。
  什么是骨呢?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就有一篇专门讲风骨,说骨是文章的结构、句法、章法。所以你的声调口吻,你的句法章法结合起来时,就有气骨。高适的诗之所以有气骨,是他的声调口吻跟句法章法表现了这种精神作用。作诗不是你要说什么,而是你怎么去说
  我们现在就来念一下《封丘作》这首诗,体会一下高适的气骨。在念之前,我还要提到一点,古今的有些读音不同了。像他开始所押的“野”“者”“下”,我们现在念yě、zhě、xià,三个字根本不押韵。可是古代这是一个韵,它们都属于马韵。那么怎么押韵呢?其实有两种不同的读法,一般的人就是把这三个字都念成上声,念yǎ、zhǎ、xiǎ,上声的马韵。
  “我本渔樵孟诸野(yǎ),一生自是悠悠者(zhǎ)。乍可狂歌草泽中, 宁堪作吏风尘下(xiǎ)。”一定要这样念,为什么呢?因为第三声的高低抑扬,把他心中的不平传达出来了。第四声xià,沉下去就不起来了,xiǎ有一个按下去再扬起来的过程。他不是直接说出心中的愤慨不平,而是在声音上就结合了不平的感情传达出来。“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我本渔樵孟诸野”,高适少孤,家境贫寒,总要有一个谋生的办法,所以他种过田,也打过鱼砍过柴。他在诗里写“年过四十尚躬耕”,过了四十岁还在种地躬耕。他另外一首诗有两句,“天长沧洲路,日暮邯郸郭”。他曾经在河南住过,也到过河北。下面有两句,他说“酒肆或淹留,渔樵屡栖泊”,这是我把他一首长诗中间的句子节录下来的。他说当我从军不成,当我失落的时候,我在天长日暮的荒凉之中,有时候就去卖酒的店铺饮酒,“肆”,就是店铺。“渔樵屡栖泊”,有的时候我也去打鱼,也去砍柴。“栖”就是栖身,“泊”就是停泊。我也曾经栖身,过过渔樵的生活。所以他说“我本渔樵孟诸野”,我本来曾经在孟诸,孟诸是现在河南商丘东北的一个地方,他在那里住过很长时间。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