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893期 >2023-03-17编印

老城
卢先庆
刊发日期:2023-03-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天很冷,寒风不时灌入衣领,令我不由自主地跺下脚,搓一搓手。我也不知道,这习惯是否从小生活在乡下养成的。
  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算一算,我在县城生活工作已经29年了。不知不觉间,人生已过一半。记忆中最深刻的,却是在老城生活的10几年。
  老城于我,不仅是狭窄的街道,以及西门桥,礁石岩,南门洞子等机械的地名。而是一份莫名的记忆,且最真实的画面感。
  我从小跟随父母,在笃坪、官渡等地生活。直到1989年,父亲调到县城工作时,我作为“先头部队”,先于家人一步来到县城,边读书边陪伴父亲。
  我们住在西门桥前电力公司修配车间的一间木楼上。家中有一扇窗户,直对着长江。在当时房屋低矮时候,这就是标准的江景房,长江上至红石梁, 下至巫峡口的动静都一览无余。
  闲暇时,坐在窗前看长江,数过往的轮船。偶尔也会拿起紫竹箫,呜呜哑哑地吹奏一曲,在这个新鲜的地方,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父亲每天下班后,都会拎着一包菜,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饭。我在放学后,就坐在窗前,就着一张半新不旧的办公桌,假装看书学习。我没有鲁迅先生那么勤学,也不会在桌子上面刻字。看着看着,我的脑海里还保持着住进城里的新鲜感,有一种荷尔蒙似的冲动,想尽快了解这个城市,融入城市生活。
  江边的沙滩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没有见过大江大河,从小少玩具的我,沙子、停泊的船,甚至从城里排泄的废水,都能成为焦点。挖沙筑城,引水毁城……儿时没有玩过的游戏,一 一被我弥补。现在想来,觉得较自得的是,夜幕低垂,我在礁石上以一曲自己也不知道曲目的箫声,吸引夜色中恋爱的男女。
  父亲对子女很宽爱。除了学习成绩之外,额外的要求就是不许交结“混社会”的人。他们的心中是,做一个正直的人,有用的人就行。
  我很少上街去闲逛。有几个朋友,都是知根知底的玩伴。春天,我们结伴同行去郊外看花;夏天去爬文峰观,冬天钻老龙洞……对于大街小巷的熟悉,则源于上学时从西门桥走到巫中的几年。
  这条路,几乎贯穿了整个老城区。每天上学来回三次,我一次一次期望偶遇的故事,却一次一次地失望。令人慰藉的是,老巫峡镇的巷道里,大大小小的几家书屋,成了我心灵鸡汤的港湾。
  梧桐树叶绿了又黄。青春,年复一年地从老城10米宽左右的街道上流逝。老城的每一寸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而难以忘却的是:街道上人挤人的温馨和沙滩上阳光下的惬意。
  悠闲散漫的生活把我培养成散漫的人。至今,我还如老城一样,古板、休闲、安静。在处世间仍少了老练和隐忍,少了年纪必备的阅历。但是我又庆幸,是老城让我保存这些性格,时光的砂轮没有磨光自己的棱角。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发展,老城逐渐沉入江底。我在老城居住的地方从西门桥也搬迁到巫中对面的电力公司。之后,又是新城。
  老城似乎真的老了,一些残碎的建筑物安静地在水底,等待岁月的沉淀。
  我心中的老城,却永远定格在我美好的年龄。芳华虽去,此情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