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889期 >2023-03-10编印

宁河渡口发幽思
刊发日期:2023-03-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周山河
  宁河晚渡是巫山八景之一,在县城对面江东嘴,与县城隔湖相望。宁河晚渡,已经重庆园林景观设计院修葺一新,追寻古代渡口风韵,复制先民生活原貌。原生乡村,古色古香,石阶层层,树荫郁郁,院落幽幽。石材铺地,白墙衬托,青瓦映天,曲径通透,芦苇摇曳。
  千百年来,古渡口在大宁河畔固守着县城。滔滔汩汩的长江从瞿塘峡逶迤而至,经渡口左侧冲入巫峡之中。三峡大坝蓄水后,宁河在县城已经展开出一片宁静的湖泊,巫山人名之大宁湖。在傍晚时分,邀约几个友朋,乘坐一艘小船,再摆动双桨,划出一道微波,在湖上泛开去,潋滟的波光与城市万家灯火交相辉映,那才会颇有几分情趣。
  巫山文物管理所存有一幅乾隆朝兵部尚书、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太子太傅周煌作诗《宁河晚泊》:
  巴猿啼不住,一艇下青天。
  远水沉寒景,高城起暮烟。
  虎亭嗟汉日,劫火忆秦年。
  江上汀弦动,愁余目渺然。
  周煌的书法雅正平和,气韵生动,雄健豪迈,点画之间藏着一股刚强的风骨。坐在千年渡口,沉静诗味巫山,猿啼、暮烟是日常景致,虎亭、劫火所指秦、汉之际,战火硝烟弥漫的情形。巫山县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县城,非特秦汉。
  因为移民搬迁,全国50多个文物考古队来巫山发掘、抢救、保护地下文物,成果丰富。这些地下文物,如果不抢救发掘,三峡蓄水后,就淹没在水下50米深处,将永远不见天日。从殷商到清代的历代文物,琳琅满目,洋洋大观。
  中国早期的殷商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墓藏的青铜器、刀剑、祭祀器皿和陶器,显示出长江流域乌山这一带冶炼、烧制陶器的工艺达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汉代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后世无论如何无法复制。陶佣、陶人中已经有王侯、将军、公主、仆人、匠人、士兵、奴隶,人物形象逼真,特征鲜明,证明古人在雕塑艺术有很高的造诣。这些从汉墓里发掘出来的泛黄的粗糙陶器,拿起来掂量掂量,确实轻。你们戴上手套,拿在手上感觉感觉。是不是轻轻的?其实不是薄,这个混泥烧制工艺特别,当今科技也复制不了。
  发掘出的一些兵器和祭祀器皿,是从春秋战国至汉这个时段的,说明这一时期中原地区与长江流域有过许多大规模战争,三峡地区可能是重要的战场。这类文物巫山县比上面奉节县、下面巴东县、秭归县多,说明可能巫山县是这一时期军事重镇,或者是指挥中心?祭祀活动,只在主指挥官、指挥中心才会进行。
  拿起刀剑,觉得轻一些。感觉轻巧一些。你请教一下专家,“无论是青铜器皿,还是陶制器皿,都比较轻,是因为炼制时的工艺独特,还是经历时间久长,一些元素的丢失?”
  考古专家会说,“偏向于认为,古代工艺独特。”
  魏晋南北朝、唐代的文物中,铁制兵器比较多,这个时段世界上许多文明国家都达到这个冶炼水平。这一时期兵器文物稀少而完好,说明巫山县的战乱明显减少。三国时期魏、蜀、吴间战争的主战场不在巫山。
  抢救出来的宋代至清几代陶器、瓷器、字画、工艺品非常丰富,说明近千年来文明的足迹比较频繁,在改变大巫山、武陵山区文化落后的面貌。
  巫山县出土的文物中,最著名的是“三羊兽形铜尊”。
  这个三羊兽形铜尊,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稀世文物,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中列第一。春秋时期的三羊兽形铜尊全球现存两件,一件存放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底层大厅,进门后右前方东南角中国展区文物里,摆放在第一排。十分醒目,展出的就是原件。
  我听说过这个“三羊兽形铜尊”的故事。
  1980年5月15日,大昌镇的一位姑娘叫任茂明,那天是她二十岁生日。年轻漂亮,身体苗条,脸嘴俏皮,因为家庭贫穷,只有生日那天,父母才给她10块钱,要去大昌镇去买一件新衣服和一条新裤子,没钱计划买鞋子。
  一个大姑娘,没有穿鞋子,双脚沾满了泥巴。一双沾满泥巴的脏脚,怎么进百货店买衣服呢?
  经过大堰塘时候,就走到塘边去洗脚,小心地踩着,很快洗干净了。脚取出水面后,踩到塘边又被弄脏了。只好回去又洗,又取出水面干净,稍微多走了几步,又弄脏了。还是折回来,踩在水下泥土里,再取出双脚,还是走几步就弄脏了。洗脚成了今天的行为艺术。当然,还是返回来洗脚,小心地踩进池塘里。突然,她发现什么东西,凉凉的,圆圆的,硬硬的,像什么盆子边缘?再取出干净的双脚后,她索性不走了。
  弯下腰去,双手去挖,挖不动,再掏沿着圆圆的边缘,掏啊掏,挖啊挖,里里外外掏泥巴。补疤的裤子被塘里的水弄湿了,破烂的衣服也被水弄湿了。挖了半天,从水里掏出一个破铜烂铁,罐子不是罐子,盆子不是盆子,坛子不是坛子,这么一个破烂玩意儿!把她气得肺都快炸了!裤子打湿了,衬衣打湿了,返回去换衣,再去大昌镇买衣服,来不及了。
  她把这个破烂用力扔到池塘中心去。她还是不解气,又去捡回来,踢它一脚,闷声闷气的;她又用力踢了一脚,才有一点儿“夸”微弱声响。自言自语地骂道,“龟儿破烂儿玩意,耽误姑奶奶我半天光阴。”
  她还是耐着性子,把丑恶的破烂儿洗得干干净净。
  抬头看天气,乌云又往正上方移动,头顶变得更加昏暗,粒粒雨滴打在她身上,雨越来越大。她想,不是下雨了吗?裤子衣服活该被淋湿呀。她就大摇大摆地提着这个破铜烂铁,去了大昌镇买衣服。今天,必须买新衣服,过了生日再买,意义不一样啦!
  来到大昌镇百货站,买好衣服和裤子,还剩下一块钱。她想,去吃一碗饭吧,太饥饿啦。管它呢,过生日难道还要挨饿吗?就进食店去。王县长、县文化局长、大昌镇长正在吃饭,他们好奇地打量这个满身湿衣、光着双脚,提着破烂铜玩意儿的姑娘。
  王县长过来问她,“手里提的是一个什么东西?”
  她太饿了,不想理这个多管闲事的中年人。
  文化局长看见这姑娘,连县长都懒得理。县长被忽视,局长有点儿着急。连忙介绍,“他是县长。”
  姑娘生气地说,“我要吃饭。我才不管县长不县长呢。”
  县长说,“正好我们才开始吃。你来与我们一起吃。”
  局长去请姑娘过来。但是姑娘死活不肯。因为,她全身湿衣,“我不与你们一起吃。我自己买。”
  食店里没有两块钱以下的食物。她只有一块钱,买不起更贵的食物。邋里邋遢的姑娘可怜巴巴地站在那里。
  文化局长就硬拉她坐下。一大盆宁河秧秧鱼安静地呆在桌子中央----原汁原味的清汤鱼。她实在太饥饿了。就大大咧咧地给自己舀了一碗,就开始吃。一口气吃了三碗。才基本上有点儿饱了。才抬头张望这几个只喝酒不吃鱼、也不说话的中年人。
  县长等待了这么久,又问,“妹儿,你提的,是一个什么东西?”
  姑娘回答,“我也不知道什么破烂玩意儿,耽误了我半天,才从大堰塘水下掏出来的。为了掏出这个烂铁块,把我的衣服全部打湿了。”
  县长说,“那你卖给我吧,好不好?”
  姑娘说,“你拿去好了,反正我也吃了你们的鱼。我付不起钱。”
  文化局长笑了,“给你一百块钱,要得不?”
  姑娘说,“不用啦。”
  文化局长说,“那就给你两百块。县长从来不白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给钱,你要多少?”
  姑娘说,“你们实在要给,那就给十块吧。”
  文化局长说,“那就给两百钱,你收下吧。你放心吧。县长是一个好人。”
  姑娘说,“不要那么多,十块钱就够多了。”
  文化局长给了她两百块钱,她被迫收下。
  这个破烂玩意儿,就是这个稀世文物———三羊兽形铜尊。中国唯一的“三羊兽形铜尊”。
  后来,文化局带领考古队来到大堰塘,又发现了大量兵器,刀、剑、弓、矢、簇。初步可以推断,大堰塘遗址是春秋初期的一个大战场,经推算,可能是战国末年秦楚之战的遗址。“三羊兽形铜尊”是王侯军事活动的神圣仪式所必须用的祭祀器皿。极有可能指挥所所藏,是楚军败走时,仓促逃跑,扔下来的。遗址发现的一些王侯使用的兵器,也能佐证。
  “三羊兽形铜尊”被附会成了一个极为圣洁吉祥之物。
  从这一天开始,这个邋里邋遢的漂亮姑娘开启了幸福的人生之旅。一个军人娶了她,在农村老家生下两个女儿。后来随退役的老公住进了繁荣的大昌镇。
  话题再回到这个千年渡口吧。渡口后面,靠着名闻遐迩的神女庙。夜晚时分,灯光打开后,还是能欣赏神女雕像。飘逸的头发、清秀的脸庞、含情的眼眸、闪烁的泪光、朱砂的红唇、丰腴的前胸、坚挺的乳房、流畅的细腰、娇嫩的肚脐、弹性的下腹、平滑的肌肤、修长的双腿,身上披着水草般的衣裙,就像张开翡翠色的翅膀,相貌果然属于人间极品,叫人大饱眼福,神魂颠倒,魂牵梦绕,隐隐约约的朦胧月色下,注目之处,身心愉悦。
  神女雕像前面斜铺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上面铭刻着宋玉的《神女赋》《高塘赋》。想想吧,宋玉在此二赋中所塑造的神女,若与屈原所塑造的湘妃、湘君、湘夫人相比,也是同时期的赋。文辞之美、思想内容、艺术水平后者略胜,但是,为什么宋玉的神女影响力比屈原的湘夫人、湘君、湘妃影响更大?你就坏笑一下呀,千百年来,男性文人心中做白日梦,妄想天下美女自荐枕席。
  请你站在古代读书人的角度,发一番幽思吧!千百年来,文人读书求取功名,比现在考公务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难,成功率低。没有功名,当然没有美女,所以通过相像来慰藉和满足心灵经历的苦痛和酸楚。封建文化教化女性一些规矩,让男性获得天然的性别优势,却让女性不再愿意自荐枕席了。代代古人都受此煎熬,广大文人特别需要神女这主动追求爱情的精神。而屈原塑造的湘妃、湘君、湘夫人,与神女差不多,缺少自荐枕席觉悟,所以传播力不足。
  让我们再次把思绪拉回到宁河晚渡———巫山八景之一。如果你正好走到长廊,那么请你放眼远望。
  宁河流到这里进入长江,一起携手步入长江三峡中间的巫峡,也是最湍急的峡谷。此时,明月高悬,银光潋滟,时而几只鸳鸯发出“唧唧”的清脆叫声。对面是错落有致的巫山旧城。那些灯光无一例外被大宁湖的映照,拉出一束束倒影,高低大小胖瘦形态各异,以红色、黄色、紫色、白色等等林林总总的色谱排列,一缕又一缕轻柔地挤进你恹恹欲睡的视野里,那你就将一天的辛苦劳累压抑烦恼扔进这湖里吧。
  从神女庙下来经过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店———挂着一个“古道幺店”的牌子,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几幢精致木楼组成的乡村小院,内部轩敞,几处花园形态各异,外部绿树环绕,嘉木成荫,一棵古树如巨大的冠伞,笼罩住诗意般的小院古代村落,也有一块石头,上面刻有“云间烟火”字样。
  “宁河晚渡”的静谧,足以引发“思古之幽情”———古代哪些名人来此晚渡?
  从乌山县馆藏文物的情况看,大巫山地区文明传播比较频繁的时期很早,比四川盆地平原不差。殷商、春秋、战国时期大量文物,其后代代不缺,形成了年代分明的历史层积----每一个朝代的历史遗迹既不同于上一个朝代,也不同于下一个朝代,在古老的城区便一层又一层叠加,形成几千年的历史层积。在漫长的历史层积里,能淘出一点儿啥子关于宁河晚渡的东西呢?阅读记忆中碎片一张接着另一张渐渐浮现出来。
  《世说新语》中“肠皆寸寸断”的语言碎片就发生在这里。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手握兵权的大司马,中国古代的名相之一。他率军灭成汉(巴蜀一带)时,溯江而上,浩浩荡荡经过巫峡。突然,一个小猴子跳入到桓温将军的那只船上,小猴子精灵古怪,甚是可爱。士兵们与小猴子嬉戏玩耍。山腰树木间的母猴子随着船行溯江而上也在树间攀、吊、跑、甚至飞,究竟还是跟不上航行速度,着急地看着小猴儿被士兵们玩弄,一下子跳入船中,结果摔死在船头,肠皆寸寸断。后世诗文传诵巫山的相当多。
  李白《夜宿巫山下》: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李白经奉节来夜宿巫山,也许正是被牵连在李 造反案被赦的时刻。神女“拂楚王”“怀宋玉”可能引起“一沾裳”。当然是贬抑官场、褒扬文场的那点事情,只是自己没得宋玉的艳遇。在巫山写下了许多诗歌,留下了一串串文人的相思。
  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心心念念的,不好明说的,还是虚无缥缈的巫山云,以及背后那点儿“自荐枕席”的故事。
  杜甫《秋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一本正经地描述了瞿塘、巫峡的景观以及游历时的孤单寂寥的凄冷心情。
  白居易《江郎山》:
  林虑双童长不食,江郎三子梦还家。
  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共烟霞。
  白居易想长个翅膀,想与神女共烟霞。既然宋玉能得到“自荐枕席”,我自然也可以。
  苏东坡《巫山》:
  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
  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
  人心随物改,远觉含深意。
  苏东坡仿佛没有被宋玉所描述的那点事牵绊,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清俊之士。
  陆游说“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你身临其境地体会一下吧。巫山枫叶飘落、巫峡梅花先香,岂不正是严冬时节吗?诗歌吐露的是陆游正处在人生低谷栖居巫山时的心境。他没在欲海里沉沦,而是忍耐与等待,期待有朝一日,会被重新起用,达到身名俱泰的境界。
  陆游留下了许多诗歌,陆游驻留巫山的时间比较长,“宁河晚渡”不远处,有一个陆游洞,一个天然溶洞。
  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之后,各地语言在书写、语音和语意上出现巨大的差异,极其容易形成一个多语言的可能。往往邻村讲话而不能理解。语言文字不通,对文明进化是巨大障碍。历史眷顾了我们这个文明的国度,巫山县令段玉裁出现了,一部卷帙浩繁的《段注说文解字》问世。这个县令,最大的名声就是政绩突出,最大的特点是与民休息。理讼、民事、征税这些政事由玉姑处理。这个玉姑,不是保姆,不是夫人,不是随从,不知来历,没有姓名,应该是他的学生。古代女性基本上不识字,博学的段县长教她。她却成为了一个古代稀缺的女性知识分子,成为一个“代理县长”。出色的“代理县长”做出了不平凡的政绩,惰于政事的段县长却在拯救伟大的文明,写出皇后皇皇巨著《段注说文解字》,让中国的语言再次回归统一。现在的汉语比较一致的音形意,归功于巫山县令段玉裁。
  几幅古老的历史画面,仿佛就在眼前一幕幕地放映。再次让思绪回归,于习习江风吹拂的大宁湖畔来———宁河晚渡。一列向下的台阶,一个长廊顺着长江,可直观巫峡,看来是古代羁旅之客泊船的地方———“夜泊巫峡”。一股清溪淙淙而流,直接流到最前端两江汇合处———“巫山云雨”。
  右转走过百米,再次踩着大宁湖畔的古渡码头,与县城隔江相望,经历千古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