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851期 >2022-12-02编印

心中装温暖
刊发日期:2022-12-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赖扬明
  11月16日,雨,气温5℃,微冷。
  咚咚!一阵敲门声,把钟表的时针定格在早晨六点。
  是的,这是一场疫情防控入户摸排行动。在社区网格群和朋友圈早已知晓,为了少耽搁他们行动时间。我立即穿好衣服,赶紧开门配合行动。
  “您好,我是疫情信息排查员陶琼,打扰您半会儿。”她边客气地说,边快速地打开登记表,详细地记录着信息。
  “进屋子来坐着填写吧!”我力邀她进屋。
  “就站在门口,一米距离,问完了就走下一家。”她婉拒道,且语气还有些急促。
  透过白苍苍的灯光,我隐约看见她两鬓散落出来的白发上,缀着些许调皮的小水珠,在偷偷地滑向眼角。她立即抬起手,一把擦去所有的湿润。
  咳咳。她轻咳了几声。她向我歉意地说:“别怕,我是起床早,刚刚爬楼梯累得。”她带着口罩,虽然瞧不见她的面容,但是可以感受到,此刻,她的脸上一定是满脸的笑。
  我递过纸巾和一杯热水。她向我摆手道:“不用,包里带着呢,擦不完的水,就让湿着吧?”说完,她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小袋,递给我说:“天冷,来一袋姜茶暖暖胃!”
  “您留着自己喝吧,挺累的。”我谢绝到。她硬塞给我说:“接着吧,包里好多包呢!”
  说完,她立即转过身去,离开。未等我关上门,便闻又一声声“咚咚”敲门声。
  陶琼,我们素未谋面,更是不相识。虽然不知道她年龄,但是她的白发,足以令人起敬。
  当志愿者为疫情防控尽绵薄之力,是我一直以来都有的想法。我迅速洗漱,整理好笔和本子,带上雨具,迅速跟了上去。
  咚咚。这敲门声,听起来十分可亲。我快速几步赶到她身旁,向她自我推荐:“我申请了社区志愿者,已接种疫苗,可否加入到你们志愿服务队,做你的帮手。”我打开渝康码、行程码、志愿者注册信息证明给她看。
  她扭过头来,瞧了我一眼,没说什么。回过头去继续专心致志地询问受访人的家庭情况、活动情况,并劝告做好个人防护。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认真聆听她询问的内容,内心十分期待她能招揽我为志愿者,好为街坊邻居做点事情。
  信息登记完成后,她转过身来,认真地打量了我一番,而后惊讶地问:“真愿意当志愿者,不怕风险,不怕累,不怕受冻?”一连串的不怕,我深知,她的工作之艰辛,之光荣,之温暖。
  我坚定地点点头:“不怕!需要怎么做,做什么?听您吩咐安排!”
  “那就收你为徒,感谢你来为我们的街坊邻居服务。”她幽默地说。而后,我俩相视一笑。
  我跟在她的身后,沿着楼道,走向上一层。
  “您多少岁了?怎么还这么热心?”我好奇地问。
  “说我是网格员也好,志愿者也罢,最能说服我去这样做的理由是,大家都是街坊邻居。”每迈一步台阶,她就带着一丝喘息。
  “我都敲门了好几天了!”边说边把手伸给我看。只见她枯瘦的手指尖沾满了墨水印记,指关节和手背有些红肿。她补充道:“这几天敲门,手背都敲肿了。”
  我瞥了一眼,心疼地说:“师傅,天冷了,敲门的活让徒儿来干!”我快速上前几步,抢在她的身前,勾起食指和中指,敲门。咚咚。咚咚。我连续敲了好几次,不见人应答。我疑惑:“难道敲门也有门道?”
  她笑着说:“不是,这一家,叫张奶奶,七十多岁了,儿女都在外,回不了家,耐心等会儿。”说完,她敲响了隔壁铁门。
  “您好,我是陶琼,打扰了您的清梦,我们做个排查。”边说,边躬下身去,在膝盖上搭起写字台,摊开登记表,开始一问一答。完成后,她还不忘问问:“您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直至受访人说没有,她才放心离去。
  哐啷。张奶奶拄着拐杖站在门口,语气低沉地问:“谁啊?”
  “奶奶,是我,陶琼。给您送早餐啦!您身体有不有什么不适?”边说,边从包里掏出几个柔软的面包和一袋姜茶。
  张奶奶幸福地回答:“没有不适,好得很。谢谢你每天来探望我,给我送这送那!”
  “那就好,我们得去走下一家了。您安心在家吧。”陶琼的每一句话都是一杯姜茶,不仅暖胃,而且暖心。那一刻,我才明白,她为什么在街坊邻居当中那么受欢迎,或许这些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微信群里,居民有问必答,有求必应。陶琼,俨然成为了一个货拉拉,服务员……她说:“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我总会熬点姜茶,熬点粥,给那些特殊群体送去,顺便替他们的儿女探望下。”
  咚咚。敲门声在逐渐下降的温度里,脆亮了起来,像是一股温泉灌溉在每个楼栋。
  我知道,陶琼的敲门声,敲响的是奉献、真诚和无私,更是敲醒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友爱和团结。
  她的每次上门,送去的每一句问候,每一袋姜茶,每一碗白米粥……都是这逐渐寒冷天气里的一堆燃烧的火。
  咚咚。夜色逐渐暗淡下来,灯光也显得疲倦,唯有她还在一楼一楼向上。
  咚咚。5℃,4℃……天有多冷,心中就装有多少温暖。
  回到家,陶琼还得把一天的摸排情况录入系统,此时,温度计和钟表时针都齐刷刷指向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