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2808期 >2022-08-17编印

岸边产佳果“巫山脆李”销海外
刊发日期:2022-08-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果农对当天采摘的脆李进行分级包装。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果农对当天采摘的脆李进行分级包装。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绿水青山。何志宏 摄

绿水青山。何志宏 摄

  

  这个夏天,有“中华名果”之称的巫山脆李又火了一把,通过乘坐飞机、高铁不仅“飞”出三峡,还“飞”到世界各地。
  2015年,巫山脆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注册商标”,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国优质李金奖”和重庆市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巫山县先后荣获“中国脆李之乡”“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2021年,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近22.56亿元,位居全国李品类之首。
  谁曾想到,就在十几年前,巫山脆李还只是农家小院、屋前屋后由村民自己种植的果树。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更没有经济价值。
  “巫山脆李又名巫山大李子,脆李。经考证,种植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巫山种植脆李的历史虽然久远,但真正闯出“名堂”来,却在三峡成库之后,快速发展在最近几年。
  三峡库区蓄水后,以前的良田沉下了水底。留给两岸村民的是贫瘠的山地和严重石漠化的荒山。
  如何破解群众产业空心化和三峡库区生态保护的难题?县委、县政府把目光盯在了脆李和柑橘上。通过调研,我县把脆李作为全县“1+3+2”生态农业的主打产业,纳入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统一品牌打造。
  王恩海是曲尺乡权发村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以前种植“三大坨”(苞谷、洋芋、红薯)为主,年收入不过1万元。2010年开始,他开始种植脆李。
  如今,王恩海家共种植脆李近15亩,总收入超过了12万元。
  截至目前,巫山全县脆李种植面积30万亩,挂果面积13万亩,预测产量13万吨,产值17亿元。巫山脆李不仅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也成了叫得响的重庆众多农产品品牌之一。
  同时,我县充分注重脆李产业链延伸,大力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脆李产业“接二连三”,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市场运作,巫山正逐渐把春季“李花节”和夏季“采摘节”做大,打造乡村休闲体验区和脆李发展观光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此外,还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实施精准营销,让巫山脆李远销福建、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甚至新加坡等地。
  花为库区增色,果为巫山富民,树为山川添绿。而今,脆李产业已成为巫山人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全县三分之一的贫困户因种植脆李而“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