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806期 >2022-08-12编印

因为一座城
刊发日期:2022-08-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章毅
  十年前初来乍到之时,住在逼仄的出租屋内,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市政广场清晨夜晚闹热的舞蹈,神女市场此起彼伏的吆喝交易,建筑工地不绝于耳的轰鸣……而我,匆匆穿梭在广东路、平湖路、聚鹤街,一切似乎都有我的参与,一切似乎又和我无关。回想在这之前的十年,我零零散散居住在这座城。说是零零散散,实则是因为,从来我都深感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过客:在这座城市内,没有我的工作岗位,也没有我的心灵归属。无数次往返,我来是因为一些人和事而不得不来,而我走是为了生活我得匆匆奔赴。
  工作在哪儿,爱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后来,我将自己定定地扔在了这座城。没了对前路迷茫的烦忧,也没了颠沛流离的辛苦,内心也就有了更多的安定和坚守。我试着融入这座城,接纳并去适应这城市的一切,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伴行“她”的一步步发展壮大、参与“她”的一次次变靓变美。转瞬十年,每每再向人介绍起巫山之时,我早已有了作为主人家般的骄傲和荣耀。
  2022年6月20日,一个载入巫山史册的重要日子。因为郑渝高铁的全线贯通,巫山以其一贯优雅的姿态,张开她美丽的臂膀,喜迎全世界游客的到来。朋友一行亦是久慕巫山大名,组团二十多人趁此前来,赏美景、品美食,沉浸式体验脆李采摘,对巫山这座城市赞不绝口。
  28座的宇通客车缓行在宽敞的柏油马路上,我第一次体验“地陪”,帅帅的司机小哥亦是风趣幽默,技术这块儿更是拿捏得死死的。拿起车上的小话筒,我熟练地向客人介绍起巫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说起巫山,我竟然也能侃侃而谈。从巫山的人口结构说到经济社会发展,从脱贫攻坚说到乡村振兴,从全国5A级景区说到龙骨坡遗址与大溪遗址……当我说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的时候,车上的小朋友纷纷举起手来说:“我知道我知道,就是习近平爷爷第一个颁奖给他的那个人”。他们没时间和机会跟毛相林见面,但对“时代楷模”“下庄精神”却是耳熟能详。此时此刻,我不仅有作为一名巫山人无限的骄傲和荣光,也深感爱国主义教育在与时俱进这个层面,从他们身上体现得是淋漓尽致。
  清风徐徐来,江面船悠悠。夜幕降临之时,客人在我的带领下,登上“神女梦”观光船,体验大型长江情境夜游《三峡之光》。船行至神女大道前,船上的音乐声与岸上的灯光秀合为一体,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眼观绿水青山环抱下的巫山县城五彩纷呈,脚踩江面粼粼彩波,客人疑似落入人间仙境,无论是“两江四岸”建筑集群创意光影,还是龙门峡夜游演绎,都让客人惊呼声不断。行至阳光水岸楼下便会调转船头,第一次从这个角度审视我所居住生活并深爱的小区,又是另外一番风貌,数眼难以看够,船渐行渐远之时,在我心里竟然油然而生出依依惜别的情愫。热闹的人群中,我独自一人站在船顶一角,随着船身轻晃,任由万千思绪飘散,既有人到中年的惆怅也有一切还好的欣慰。
  客人说如果不体验脆李采摘,回去都不好意思说来过巫山,因为巫山脆李近来真是闻名遐迩。于是驱车前往曲尺,一路上都被打造得淳朴雅致的农家小院和别致清新的乡村文化所深深倾倒。曲尺真是一片脆李的海洋,路边的李子摊排成一条条长龙,每隔一段都有一个快递寄递点,过称、装箱、打包、上车……人们忙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农家像呵护自己的幼子一样呵护脆李,怕吹怕雹怕淋雨,累累硕果的李树顶上竟然支起一个个帐篷。热情的果农张哥张嫂早已备好篮子,客人们相继涌入脆李院,硕果累累的李树林子里,各种拍照留念,第一次跟如此多而丰硕的李树相遇,怎么都拍不够哇!品尝那是必须的,从树上小心摘下一颗,尚有淡灰色的李粉包围,一口咬下去“嘎嘣脆”的声音清晰呈现,都没能被周围的笑声所淹没。张哥张嫂笑吟吟站在田坎边大声招呼:尽情吃吧,管饱管饱!
  “不虚此行”,是客人对我亦是对巫山最高的奖赏。无论是长江情境夜游《三峡之光》,还是摩天岭的负氧离子,无论是汪家馆的孔洋芋、翡翠凉粉,还是锦宏山庄的麻辣鸡、麦子粑,都会成为客人眼里心里大美巫山的代名词。我似乎瞬间明白,要将一座城市装进心里,也许是一生,也许是十年,也许只需一天或是一朝一刻即已足够……
  一切热爱,皆是因为这座城。
  【作者简介】章毅,巫山县作协会员,发表作品若干。现供职于巫山县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