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750期 >2022-03-25编印

理发小记
刊发日期:2022-03-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文 华
  在美女同事的提醒下,才发现又该理发了。来到罗漫美发沙龙门前,精致的装潢吸引着我的眼球,一首《等你等了那么久》正在揪心的轻吟,小帅哥理发师直立着金黄色的卷发,手里的吹风呼呼着响,忙个不停,几位时尚顾客正悠闲等待着。我驻足了一会,犹豫不决起来,想进去又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人贵有自知之明,这点德行我还是有的,也许时髦不属于我这个50多岁的人了,又何必心有余恋呢。再往前走走吧,找找适合自己的地方,可能就在下一站……
  前行200米,来到“十元理发店”招牌下,这地方不临街,在一个转角处,位置有点偏,店面只有10多个平方,有点狭小。里面排着两把旧椅子,沉稳的呼噜揉着无尽的往事从一张木桌上传出来。就这里吧,只要十元钱,比上一站少二十呢,里面又没人,不担心熟人看见我和我提着的公文包。
  推门的嘎吱声惊醒了沉睡的老师傅,他双手搓着刻满岁月的双颊,“剃头呀?”
  “是。”
  “坐这里。”
  三句台词后,我就服从命令任他摆布了。一把手工剪、一把木梳在我的头上耕耘着,为打破凝固的空气,我随便赞了一句:老师傅手艺好呢,他便娓娓道来:我从18岁就开始干这行了,一直靠这份手艺维持生计,同行师兄师弟有的去做生意、有的去包工程,亏的多、赚的少,我这个人没读多少书,知道自己只有几斤几两,就一直干着这行,不图大富大贵,只图生活无忧。人不知不为怪嘛,我原谅了他对我的嘲讽,一个师范毕业生,教了十八年书还是改行了,是不知自己几斤几两呢,还是为了人前显贵呢,我迷茫着、思索着……
  “老师傅咋不问我剪什么发型就开工了?”我问。
  他自信地说:“我干这活几十年了,一看头型就知道留什么样的发型,不需要 嗦。你的头长而有肉,很普通的,不需要特别发型,自然就行”。哎,老师傅给我的发型定位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回想自己每次理发都在提醒师傅注意选择发型,有时还和师傅研究着、争论着、修改着,既费心又费神,还是总有些不如意。现在想起来,也许是不知道依据头型这个基本定发型之缘故,或许是不明白生活和事业顺乎自然就好的道理吧。
  工程进行到尾声,老师傅用一把明晃晃的刮须刀在悬挂着的布皮带上哗啦哗啦磨擦着, 这一幕正让我看得沉醉,联想起小时候的那些剃头师傅。又一个老头进来了,大着嗓门问道:“嘿,老黄,你老家的李子树剪枝没有,村里头在催我,我昨天才找人剪了呢”。我这才明白,老师傅姓黄,与这个老头是同村人,黄师傅说:“我过年前就喊儿子媳妇从河北打工的地方提前回来,把三亩多地的李子树枝剪了,前两年雨水多收成不好,今年总要碰一回好收成。”接着他俩你一言我一句聊得欢,大概意思就是老家路修得好、某个村干部对人特别好、党的政策好、中国打台湾很容易、中国不怕美国等等,有理有据、形象生动,也许我无从去考察,但我听懂了两个字“自信”,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就有的。刮须刀在我头部的海岸线吱吱作响,我挺起了胸、昂起了头、直起了腰杆,任他把“自信”刻进我的脑海,好在下一个陌生的港湾自由地冲浪。
  工程进行完毕,我陡然明白了,这一站真不偏,他是黄师傅的最佳位置;这一站真不小,他是黄师傅的大舞台;这一站真气派, 他是黄师傅的人生辉煌。我出来了,真想碰见一个熟人,让他看见这个店,看见我,看见我手里的公文包。
  【作者简介】文华,发表作品若干,现居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