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675期 >2021-09-17编印

泛 舟 小 三 峡
刊发日期:2021-09-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刘建春
  小三峡,山高谷深,云雾迷蒙,群峰竞秀,林木葱郁,水流清澈,晶莹如镜,宛如镶嵌在巫山这一座翡翠画屏上一块鲜美晶莹的碧玉。
  古人云:“上善若水。”水,不仅对生命来说是须臾不可离开的,而且对艺术家来讲,也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不然,李白何以豪情万丈地写下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诗句;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也把漓江的水写得那么诗情画意;而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更是把江南的水写得如此绚丽夺目……
  而歌咏三峡水的美丽诗篇更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郦道元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刘禹锡的“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陆游的“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或歌咏山水之美,或感叹人生维艰,或寄情天地之外,都从各个侧面写出了不一样的三峡水。
  重庆巫山小三峡是大宁河下游流经巫山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全长50公里,与长江大三峡风景区毗邻,有着“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美誉。
  但,她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以其色彩斑斓的奇峰,氤氲缭绕的云雾,飞流直下的险滩,千奇百怪的钟乳,神秘莫测的古洞,栩栩如生的雕塑,还有迷存千古的巴人悬棺、船棺,令人难解的古栈道石孔,这一奇特的峡谷风光,将自然景观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成就了小三峡的独有景色。就像一个“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美妙仙姑,一经亮相,便惊艳世人。 从此,与大三峡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长江三峡黄金水道线上又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谁不会为之心动、为之欣然前往呢!
  小三峡如歌如诉地款款而行,我们的游船也在大宁河上缓缓前行,当游船刚进入龙门大桥,船夫就高声叫到,马上就进入了小三峡的第一峡龙门峡。回望龙门大桥,一弯彩虹桥,立于浩浩天水之间,远远的巫山县城仿佛成了一座天城,在天地、山水、云雾之间若隐若现。我突然想到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诗: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向前望,船行进在两山对峙、峭壁如削的河面上,天开一线,形若一道大门,视野霍然开朗,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之感。出峡口便是急流惊险的银窝滩,“巴水急如箭,巴船去如飞”那种感受,让你心悦、快哉!当进入一段舒缓的江面时,感觉就像是儿时躺在母亲的摇篮床上的感觉,惬意极了。
  船经过九龙柱、灵芝峰景点时,船夫的介绍让我们思绪飘然回到亿万年前的神话世界里。在峡谷的东岸有一石柱,离河面高约200米,柱侧有一蘑菇状的石峰,那就是灵芝峰。据传是神女瑶姬很年轻时就夭折了,玉皇大帝把瑶姬安葬在巫山,并派了九条龙来保护瑶姬。后瑶姬的灵魂化为灵芝峰,上面长满了灵芝,专门为三峡百姓治病。九条龙也化为九龙柱,柱子上的岩层,像龙一样盘绕在柱子上,日夜守护着瑶姬。 貌似“灵芝”和“九龙”的两座山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却寄托了劳动人民对人间真善美的孜孜追求和渴望。
  出了龙门峡的银窝滩,就进入巴雾峡了。此时,山色显得空 ,一片云遮雾罩,那千姿百态的嶙峋怪石,在云雾中更显得扑朔迷离。驶过一弯水尽处,以为前方无路可寻,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那碧波荡漾的琵琶湖撞入眼帘。
  琵琶湖有一个由来,原来这里最早是居住着2000多人的一个村庄,因从山顶上往下看形状酷似琵琶,故名叫“琵琶村”,也叫“琵琶洲”。后因三峡蓄水把整个村庄淹没了,形成了如今的一个琵琶湖。2000多移民早已经迁到广东一带安居乐业,而琵琶村便定格在我们脚下这片水域里,成为新时期一个永远无法观赏的文化遗址。
  “看,红叶,好漂亮、好壮观!”同行的朋友纷纷钻出船舱,走出甲板,各种相机和手机竞相举向远处的红叶。时值巫山第十一届红叶节,满山红叶,如火如荼,“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望,枫叶流丹,红艳似火,美如云霞,气象万千,蔚为奇观。
  此时,满山遍野的红叶在朗朗阳光照射下,交换着各种姹紫嫣红的彩色图案,红色、橘红色、橙黄色、粉红色、猩红色、桃红色,甚至在阳光背阴处还有绿色,层次分明,景色奇艳,犹如打翻了阿拉伯神话中的百宝箱,铺张出一片璀璨耀眼的豪华。
  快出巴雾峡时,船夫高叫道:“快看,离水面400米的山岩上有一具悬棺。”大家争相往山岩上看,在东岸悬崖绝壁上一处光秃秃的岩石上,可以清晰地看见一具棺木在长约3米的天然洞穴里置放着。不可思议,四周无树,悬崖绝壁,如何放上去的,至今仍是个谜。据考古发现,这具棺木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1980年,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向曾到三峡进行考古,并第一次对悬棺进行了取棺考证,引起了很大轰动。一棺两尸,一男一女,因女孩头部留有尖锐钝器的痕迹,由此推断,男孩是主人,女孩是陪葬品。可惜,文革中均被当做“四旧”被抛入大宁河。
  西周时期,葬礼上存在一个很严格的等级制度,不是简单认为他的身份有地位才葬得高,而是当时的人们认为“弥高者,以为至孝,即终身不复礼祭”,其棺葬可使“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岩以趋吉”。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和孝敬。
  进入滴翠峡,便进入小三峡最长、最幽深、最秀丽的一段峡谷,素有“无限秀美处,最是滴翠峡”之美誉。而三处人文景点却更令人心动神怡。
  其一为罗家寨,是明末清初年间建立的。当时的罗家很有钱,“可怜天下父母亲”,为了孩子专心读书,不受外界干扰,把一个读书的寨子修在了深山老林里的小三峡旁边,请了私塾老师,一心一意教孩子读书。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年后,孩子学业有成,考上了秀才,轰动一时。从此,“古寨书生”便成为了小三峡的一段佳话。而罗家后代至今也不知去向。
  其二为船棺,这有别于巴雾峡里的悬棺。在西岸离水面100多米的飞云洞有一较浅自然洞穴,内置一具尾部上翘的棺木,人们称“飞云船棺”。用船的形式做成的棺木叫船棺。这是巴人在春秋战国时代在三峡的一种生存方式, 即除了盐,就靠捕鱼为生,而船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存工具。
  其三为古栈道,巫山县志记载为秦汉时凿。有民间传说古栈道是诸葛亮伐魏的通道。伐魏时沿栈道出巫峡,神出鬼没,悄然袭魏。也有一种传说,是宋太祖为统一中国攻打后蜀国时走过这个通道。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也。宋太祖原本打算走水路,但要过激流汹涌的瞿塘峡,水路凶险,不安全。后突然改走栈道,直逼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不过,三峡水库蓄水后,古栈道遗迹没入水中已不复看见。如今看见的古栈道,是后来复建的,依然保持了原样。
  过完滴翠峡便走完了小三峡。船靠码头,我走下船,把杯中的茶水倒尽,满满盛了一杯三峡水。记得陆羽评价泡茶之水,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难得到小三峡,也难得盛到如此纯净的三峡水。都说“宁河峡中水,巫山顶上茶”,说的是小三峡的水和巫山顶上的茶融在一起,便成了人间极品茶。回家泡一壶茶水,“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何许,会由此生发出一篇写茶趣、写情怀的“品水文章”呢?
  【作者简介】刘建春,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长、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已出版诗《五彩路》,散文《烟雨情》、《北美风情》、《浪漫法兰西》,长篇小说《情断美国》、《纽约地铁的琴音》等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