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661期 >2021-08-13编印

一条路的记忆
刊发日期:2021-08-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章毅
  1993年的春节,窗外大雪纷飞,假期还剩最后一天,过完今天,哥哥就要回学校了。他在相隔五百多公里的万县读师范,这一走就是大半年。分别的时日,书信是他和家人唯一的联系方式,但一封信一来一往需要一个多月,一学期也通不了几封信。夜里,我们全家围坐在火堆旁,母亲拿出父亲的一条内裤,将一沓十元的钱,折折叠叠后,一针一线牢牢地缝在内裤面前的一个兜里。这沓来自四面八方新旧不一的票子, 足有三千多,那是哥哥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全家东拼西凑好不容易集起来的。
  早上四点,全家都起来送行。母亲显然一夜没睡,她将家里的吃食这样一点那样一坨包好后塞进背包里。在她哆嗦着打开门的一瞬间,大雪从门槛猛地翻进屋内,父亲背上行李带着哥大踏步地走向雪地里,他们要去镇上赶通往县城的班车。从镇上到县城的班车每天仅有一趟,而他们走到镇上,得花上三个小时。
  四十五座的大客车在蜿蜒盘曲的石子路面颠簸前行,不时有人拖着行李上上下下,司机骂骂咧咧,趁机检查一下车子的这儿那儿,这车长时间工作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早已不堪忍受重负而全身颤抖。司机一跃身爬上驾驶室,摇晃着继续赶路。车上的乘客昏昏欲睡,父亲也闭眼假装睡觉,手却从上衣口袋里伸进去偷偷捂着小腹上的那一坨钱,生怕有什么闪失。这一路,再要三个多小时……
  1996年,哥师范毕业分配到镇上的一所中学教书,总算是有了铁饭碗,父亲母亲长长舒了一口气。拿着每月236块钱的工资,第一次,哥觉着可以养活自己了。又是两年过去了,他省吃俭用,竟然买上了一辆嘉陵摩托车。通往老家的公路已经有了毛坯,尽管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至少不用脚手并用爬坡上岭三小时了。自此,每当哥的摩托车声响起在老家门外,父母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前来一番摸索。父亲从摩托车头摸索到车尾,嘴巴啧啧啧称赞个不停,满脸的笑容像花儿般盛放开来。哥离家时,摩托车尾架上长长的编织绳五花大绑着家里的土特产,哥一路颠簸扬长而去,留下一股浓浓的尘烟飘摇在村庄的上空……
  2002年,哥考到了县城的一所中学。通往县城的路面早已打成了水泥路,摩托车的作用就越发大了。每到周末,他都会骑着摩托车来来去去,这条长约六十公里的路,一头挑着家、一头挑着工作。这一路,承载的所有泪水汗水,守望的多少离别思念,而今都滚滚流逝在了时间的长河里。这是留存在我记忆深处的一个个片段, 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父母早已被我们接到了县城,因为我们都来到了县城工作。这样的迁徙对于年迈的他们来说似乎有些残忍,从青丝到白发,家乡的那个小山村虽贫瘠却有他们熟悉的一草一木,烙刻着他们每一段人生历程。所以我常常载着父母回去。车行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 我舍不得用力踩踏油门,生怕这段承载了太多回忆的路,就那么轻易的跑到了尽头。每到一个观景台,我都停下来,牵着父母的手走上去,家乡的新貌尽收眼底,一田田庄稼整齐繁茂,一排排房屋青砖彩瓦,一个个农家小院儿星星点点……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富,看到这一切,父母满脸含笑,眼睛成了月牙儿的形状。一条路铭刻一段记忆,承载着历史的变迁, 见证了父辈和我们几代人不同的命运和生活。今天的我们,早已摆脱父辈那般肩挑背磨的艰苦生活,但我仍常会忆及母亲当年缝钱时的画面,温馨又酸涩,那是珍藏在记忆深处浓墨重彩的一笔。家乡的路几经变迁,已是宽敞又平坦,是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无言的夸赞。乡村振兴即是新的起航点,我们已身处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时代,更应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应对时代大考,坚定“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决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章毅,巫山县作协会员,现供职于巫山县妇女联合会。此文荣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