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总第2636期 >2021-06-11编印

捉“李鬼” 呵护巫山脆李金字招牌
刊发日期:2021-06-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侯月 伍红
  巫山脆李,是巫山一张响当当的名片,目前,巫山脆李尚未正式开园销售,不过近日很多市民致电县融媒体中心反映:现在还未到巫山脆李上市的季节,但市场上已有巫山脆李销售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巫山脆李遭遇了“李鬼”?还是真有不顾品牌形象的极少数果农在自砸招牌?记者决定对此展开调查。
  针对市民反映的市场上有大量巫山脆李悄然上市销售的情况,6月9日,记者在城区展开大范围调查走访。发现章家湾、祥云路口、滨江路等路段,不少水果商贩将脆李整齐排放在簸箕中,还有移动商贩挑着箩筐四处叫卖。
  只见脆李个头不一,价格不等。经过询问了解,商贩会根据脆李的大小决定价格,售价约在8至22元不等。在章家湾一脆李售卖处,商贩见有来人,便一边扯下塑料袋,一边招呼顾客品尝,记者随即挑选一个咬一口,发现口感酸涩,对比以往成熟上市的巫山脆李味道,存在很大区别。
  记者:“你们脆李都是哪里进的货?”
  商贩:“本地曲尺的,都是自家树上摘的。”
  记者:“那这个味道不怎么样啊,都还没空核。”
  商贩:“只是目前摘得早了一点。……”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个脆李售卖处,商贩们纷纷自称售卖的就是巫山脆李,来自曲尺、大溪两个乡镇,要么自家摘的,要么亲自去果农家采摘的。
  零售商贩告诉记者,不光市场上在开始销售巫山脆李,还有走微商,寄往外地的。在南三路邮政快递公司大厅,记者看到,已有打包好的巫山脆李即将发货运往外地,据工作人员介绍,邮政快递自本月6号开始邮寄脆李,目前已邮寄出几十件了。
  商贩和快递公司都声称巫山脆李已经上市,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
  当天下午,记者专门赶赴“脆李之乡”———曲尺乡进行调查。在曲尺乡连绵成片的脆李园内记者看到,尚未成熟且个头不大的脆李高高挂在枝头。新安社区的果农李隆清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曲尺的脆李都还没有开园,基本上还要过半个月之后才开始售卖。”
  当地果农表示,目前巫山脆李还没熟透,食用起来还带有一点酸涩,预计本月底开园上市,届时也是巫山脆李口感最好的时节,不可能现在就把未成熟的果子拿到市场上售卖,自己砸巫山脆李的金字招牌。
  种脆李的果农坚决否认市场上卖的是巫山脆李,那市场上销售的李子究竟是哪儿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联系到县果业中心主任刘仁鹏,他说:“目前在城内以‘巫山脆李’名号进行销售的李子,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全都不是巫山脆李。现在巫山脆李还没成熟,且开园时间是6月26号。紧接着,将紧急召集相关职能部门、经销商、物流企业,专题研究巫山脆李的品牌保护和打假工作。”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科科长冉龙懿告诉记者:“下一步也将联合县商务委、县农业农村委对巫山脆李交易市场、 实体店、电商平台等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侵害巫山脆李品牌荣誉的违法行为进行联合惩戒。”
  巫山脆李因果型端庄、肉质紧密,汁多味香、质地脆嫩备受消费者好评,先后荣获“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中国气候好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国家区域优势公用品牌”等多个荣誉称号。2020年,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达到19.08亿元,蝉联全国李类品牌第一。
  如此公然假冒销售的行为,无异于在砸巫山脆李的金字招牌。用其他地方的李子冒充巫山脆李销售,就像李鬼遇到了李逵,早晚会被被消费者和相关职能部门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