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2623期 >2021-05-12编印

王涛:
一场美学改造贫困乡村的实践
刊发日期:2021-05-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王涛所望之处,种植了柑橘红美人(爱媛28号)2000亩。

王涛所望之处,种植了柑橘红美人(爱媛28号)2000亩。

王涛与二社组长宋功柏沟通,了解旅游接待点的建设进展情况。

王涛与二社组长宋功柏沟通,了解旅游接待点的建设进展情况。

  王涛吃住在村民赵长会家中,得到了赵大姐一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三年多来,他早已融入了当地的饮食习惯。

  王涛吃住在村民赵长会家中,得到了赵大姐一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三年多来,他早已融入了当地的饮食习惯。

王涛指导村民谢天玉在红叶上合理美观地布局雕刻图案。

王涛指导村民谢天玉在红叶上合理美观地布局雕刻图案。

  驻村期间,王涛一直吃住在村,他移栽了不少红叶盆栽。闲暇之余,他会为红叶剪枝,并观察生产情况。红叶红时,他将红叶剪下,细心进行雕刻。

  驻村期间,王涛一直吃住在村,他移栽了不少红叶盆栽。闲暇之余,他会为红叶剪枝,并观察生产情况。红叶红时,他将红叶剪下,细心进行雕刻。

  “平安是福、和美是福、孝爱是福、有志是福、感恩惜福”是驻乡工作队提出的五福文化,王涛把它融入文化艺术墙,打造成“五福临门”。

  “平安是福、和美是福、孝爱是福、有志是福、感恩惜福”是驻乡工作队提出的五福文化,王涛把它融入文化艺术墙,打造成“五福临门”。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2021年4月8日,县里为打造小三峡陆上旅游环线,在原有步道的基础上进行了提档升级,并建设了观景平台、厕所、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王涛走访群众,了解村里情况。
  2017年11月10日,“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吧。”“爸爸,等你回来一定要给我买水彩笔哦!”晚上9点多,妻子发来手机视频。村里信号不好,王涛定期通过视频与家人联系。大女儿8岁,读小学三年级,喜欢画画;二女儿刚10个月,已经可以自己坐起来,再过不久,就可以蹒跚学步了。
  2020年7月9日,节假日,一家人难得相聚。3年8个月的驻村生活,王涛时常因未能陪同孩子们成长而愧疚,大女儿即将小学毕业进入初中,之前还在襁褓之中的二女儿已上幼儿园。
冲突
  复古哈雷摩托头盔、冲锋衣、水洗牛仔裤、登山徒步鞋,配上一辆转弯灯新旧不一、车身被泥浆包裹的已停产嘉陵150破摩托,穿行在一条山村泥路上———充满强烈视觉冲突和象征意义的一幕,同王涛和安静村之间的纠葛,如出一辙。
  王涛,一名双重身份者。重庆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巫山县双龙镇安静村第一书记。
  安静村,一个双重身份地。重庆巫山县双龙镇一行政村、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中的最贫困村之一。
  常态下,这一人一地是两条遥远平行线,同在巴渝大地却不会相交。
  让两条平行线相交,源自一场影响深远的重庆市脱贫攻坚战。
  2017年,刚入不惑的王涛,受命赴安静村担任第一书记。
  “农村,只出现于我的镜头中。”40年人生,王涛的生活轨迹如钟表指针般精准在城市转圈。
  一个从未与农村、农民、农业发生过任何关联的艺术工作者,就这样被置入到了最穷时每5个人就有1个贫困人口的安静村。
  到达安静村首晚,仰望漫天繁星,他感叹“这是拍摄星空的绝佳场所”,或许还想起康德那句与星空有关的名言。
  理想主义者多不循常理出牌。夜观星空后的王涛,在村委会门口修了一堵废砖石垒叠的五福元素文化墙,墙顶山峦叠嶂,墙体以磨盘、石碾植入其中,形成抽象“北斗七星”。
  两种不同背景的审美冲突和价值冲突就此开启。
  工未毕,村民由窃窃私语到公开叫板“这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只有一波波游客慕名而来对着这堵墙狂拍不已后,村民们才慢慢觉得“好像也不是很难看”。试验
  由“豆腐渣文化墙”发端,王涛开始了一场堪称以美学改造贫困的乡村试验。
  为修一条旅游路,王涛力主新颖却颠覆常规的做法———手作步道。
  手作步道源自美国无痕山林概念,精髓是以人力方式用非动力工具,依山林地形,用现场石块、倒伏树木等环境本身的材料铺设步道。
  “手作步道最高境界,是修了如没修。”王涛的车轱辘话,蒙圈一众村民。他们无法理解摩托车都跑不了的道路,究竟有何价值。
  但完工后带来的游客流,却给当地带去实实在在的收入。融合
  迥异的审美冲突和价值冲突,在安静了千百年的安静村,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有了融合趋势。
  第一书记的职责是带领村民脱贫,这对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搞艺术的王涛而言,是一个崭新且艰难的课题。
  试错难免。王涛以“艺术家眼光”认定竹编是一个来钱门道。
  好说歹说劝服会竹编的村民陈碧堂编了各种竹编物品,网上一比价,发现根本没有价格竞争力。
  果然,只重利益的市场,并不欣赏“艺术家眼光”。面对村民善意调侃,他居然不生气,还跟着一起自黑自嘲。
  郁闷没几天,王涛盯上安静村漫山遍野的红叶。许是西周时期剪桐封国的典故,给了学历史的王涛以及他请来的专家以灵感,大家想用红叶搞叶雕产业。
  一听此事,火爆脾气的老村支书赵长保,一度气得口不择言:“我们安静村穷得只能薅树叶子吃了吗?”
  王涛也不恼,请出叶雕艺术家黄继琳现场向大家展现叶雕魅力。
  2018年11月8日,安静村历史上第一片叶雕作品诞生。同日,安静村历史上第一个叶雕工艺培训班免费开班。
  摘一片合格红叶3至5分钱、雕刻一片合格叶雕3至5元钱……一夜间,红叶雕搅动了安静村安静了千百年的安静。
  “全村2240人,严格说没有一个村民与叶雕产业不相关。”王涛细数的叶雕所需种植、管护、采摘、选叶、清洗、晾晒、描画、压平、雕刻等数十道繁琐工序,已演化成产业链。
  2019年11月,安静村村民赵本坤牵头筹建巫山县鸿森雕刻有限公司,村民入股占60%,公司入股占30%,村委会提供工作场所和部分设施占股10%。
  短短一年后,安静村里哪怕是一个老人,生产季仅靠红叶采摘,一天收入即可达200元左右。
  至此,一个此前不敢想象的红叶雕产业,在安静村全面形成。
  2019年底,安静村最后7户1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
  王涛这场以美学改造贫困的乡村试验,初获成功。
  (本版文字由陈波采写,图片均由刘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