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创新越来越快,后劲才会越来越足。“摇橹船”为啥被冠以“最年轻”之名?因为它的崛起,只花了3年。这家企业起点高,它是“院地孵化”的产物,拥有中国科学院的技术支撑、两江新区的配套服务;这家企业“眼光”也高,它聚焦AI,面向制造业提供智能数字工厂系统等解决方案……如今,它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还在节节攀升。
诚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开局即“王炸”,但标杆值得学习,经验可以复制。“摇橹船”能拼出新质生产力,既是因为做到了专、精、特、新,也得益于相关部门推动政策、资源、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加快向企业集聚。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要打好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对企业来说,攻坚也必须考虑到成本和产出,所以要善于集中力量、高效办事。“集中”是一种聚焦化、垂直化的打法,这需要企业锚定清晰的战略、搭建创新的平台、吸纳前沿的人才,打通理论到技术的创新全链条,用成果的原创性和颠覆性来增强核心竞争力。
拼新质生产力的这场硬仗里,企业不是孤军奋战。自去年“双倍增”行动拉开战线以来,重庆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同比各增长36.1%和19.2%。效果显著、乘胜追击,重庆近日再推22条“硬核”举措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中7条都着眼于产业创新和技术改造。接下来,要把政策落地,支持企业“揭榜挂帅”,进一步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
塑造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是许多“从0到1”式突破不断涌现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两只手”协同配合,考察思维方式、谋划策略、推进质效,检验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汽车、能源、材料、生物医药……无数新机遇,摆在新重庆面前。不低估困难、不动摇信心、不松懈干劲,拼出新质生产力,新重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