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经济总第3029期 >2024-03-01编印

昔日“巴掌田”变成“高产田”
平河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000亩
刊发日期:2024-03-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

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

  

  本报记者 任美莲 文/图
  初春时节,连日雨水后天气终于放晴,2月24日,记者走进平河乡龙潭村,只见道路两侧开阔平整的农田,大片大片的小麦在和煦春风泛起绿绿波浪。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河乡越来越多耕地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一丘丘“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良田逐渐成型。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平河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涉及大峡、龙潭、天坪等8个村,以“改大”“改水”“改路”“改土”的“四改”为主要措施和导向,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建成后主要种植玉米、油菜、署类、蔬菜等作物。
  “之前我一直在外地打工,去年回来看到村上发展得越来越好,村里变化很大,以前农户种植的田块大小不一且分散,机械作业难度大。如今,土地流转整合,地平整了、路畅通了,种地更省事。和家人商量后,果断决定返乡创业,在高标准农田里流转了16亩多地,去年种植的玉米初见成效。今年我种植了土豆、油菜、小麦等,现在长势良好预计收入还不错。”龙潭村村民董平贵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可明显改善基本农田的灌溉、排水、防洪和交通条件,将为平河乡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奠定坚实基础,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配套建设水平,又能夯实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基础,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河乡在“藏粮于地”上下功夫,以此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平河乡党委书记黄后才说。
  建好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稳产高产夯实根基。随着大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平河乡着力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通过平整土地、修建田间道路、修复沟渠管网、土壤改良等措施,将碎地变整田、坡地变平地、劣地变沃土、分割变联通,让“粮田”变“良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平河乡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大幅提高。
  截至目前,平河乡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000亩,随着全乡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昔日的“巴掌田”越来越多变成了“高产田”,托起了老百姓的致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