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新貌。记者 鲁作炳 摄
本报记者 鲁作炳 周子杰
扎根基层40余年, 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近年来又发展起了柑橘产业、旅游业。“新春走基层”跟随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一起来看看下庄这些年来发生了哪些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春节临近,下庄村分外热闹,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今年65岁的毛相林正忙着组织村民排练“村晚”节目。 他说,现在条件好了,让所有村民都一起热闹热闹闹过个年,共庆新春佳节。组织好村民,毛相林又走进柑橘园,查看了解今年的柑橘生长既销售情况。
“今年我们的柑橘产量估计在28万斤左右,目前和公司正在衔接,明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管理。”毛相林说。
下庄村由于四周被绝壁合围,也被称为“天坑村”。1997年起,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时间,用简易的工具和双手,在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8公里长的出山“天路”,打通了“天坑村”与外界顺畅沟通的通道。
“在没修路之前,我们这经济收入人均只有几百元,后来毛支书又带领我们发展柑橘产业,现在高一点的一家可以卖几万元, 低的一家人均也有3000至5000元。”正在采摘柑橘的杨亨华说。
目前下庄村已建成“千亩智慧果园基地”,仅柑橘一项,去年全村销售收入就达180万元左右。
发展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治理、乡村文旅振兴……下庄人事迹陈列室门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开头把路修通了,毛支书努了力,现在又发展柑橘产业,老房屋也改好了,焕然一新,有房子的与文创公司达成合作,也增加了房子出租的收入,国家政策也好加上毛支书的努力,现在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村民章祖清高兴不已。
随着出山路的修通,柑橘产业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下庄参观、学习、游玩,下庄村又发展起乡村旅游业,不少年轻人也开始返乡创业。目前村里由农房改造的民宿客房有81间、床位149张,2023年下庄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近2万元。
今年是下庄村通路20周年。记者在下庄看到,村里曾经的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破烂的房屋变成了民宿,有的村民变身果农,有的村民从吃“庄稼饭”变成了吃“旅游饭”。如今,下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路下庄”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一条连接巫山小三峡景区的道路也即将通车,曾经闭塞的村庄正走上新时代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击鼓催征再出发,奋楫扬帆启新程。“如今的下庄,产业兴旺了,环境变美了,村民的腰包变鼓了。”展望新的一年,毛相林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带回新思想、新技术,共同推进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手记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支部书记更是发挥着“领头雁”的重要作用。从毛相林身上,让我们看到,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下庄村从贫穷落后的天坑村,变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离不开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一心。只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实有力,乡村振兴便会步稳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