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视点总第3016期 >2024-01-24编印

抓好“两件大事” 擦亮“四张名片”
凝心聚力加快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新巫山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夯实绿水青山生态本底
刊发日期:2024-01-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

游客乘船观景。

游客乘船观景。

巫峡·神女景区。

巫峡·神女景区。

  

  岁末寒冬日,决胜冲刺时。进入年底,拼搏奋进乘势而上依旧是巫峡大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各大建设项目全速推进,企业生产线上一片忙碌,人流、物流、商流汇聚于此,谱写出巫山奋力交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高分报表的生动乐章。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2年12月,巫山县召开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准把脉“时”和“势”的变化,立足全市、全县发展大局,提出要重点抓好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件大事”,聚焦巫山特色和优势,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产城景融合三峡港湾城、多式联运商贸物流枢纽“四张名片”,为加快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新巫山描绘出催人奋进的新蓝图。
  2023年,是巫山掀起干事热潮,引领各项工作从夯基垒台到全面起势的一年:“云雨巫山·红叶绿果”气候经济模式被纳入重庆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典型案例,获批首批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巫山脆李在全国超1000个城市可24小时内新鲜送达,综合产值突破18亿元;持续擦亮红叶名片,全县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双增长……把优势转化为胜势,把定位转化为地位,巫山不断开创新气象,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县富民新路子,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见势见效。
近段时间,巫山县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再次迎来了候鸟迁徙的季节,绿头鸭、白骨顶鸡、苍鹭等一大批候鸟在水草丰茂处栖息越冬,成为了大宁河畔如痴如醉的生态画卷。“以前那里原来是一个采石场,涨水时湖里面到处都漂浮的渣滓。现在大昌湖经过治理后,水质比以前好多了。”大昌湖近些年的变化让村民卢家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促进大昌湖系统生态修复,巫山县关闭了8处工矿企业,在大昌湖海拔145米—175米的消落带开展自然修复,撒播草本植物,试验性栽植中山杉2万株。开展治水,清漂、禁渔和增殖放流工程,采取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治理畜禽粪便污染、调整产业结构等举措,有效控制污染和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如今,每年飞到大昌湖越冬的雁鸭类大中型游禽和涉禽达2万余只,大昌湖不仅一跃成为珍稀鸟类的栖息地,也为当地群众拓展了休闲娱乐的绿意空间。而在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的宁江渡生态公园,曾是“巫山八景”之“宁河晚渡”所在地。巫山县实施宁江渡生态修复项目,营造健康的三峡森林植被体系,完善消落带生态治理。曾经的荒坡已经变成了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村口、乡居、船渡、望江、读书、夜宿六幕场景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造就了巫峡大地的绝美颜值。作为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站,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巫山最大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今年以来,巫山县加快推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为样板,持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强的信念,更坚定的决心推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断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和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美丽重庆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在山水云雨间,巫山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河长+检察长+警长+责任部门+属地乡镇”的河长制组织体系,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创新跨界流域联防联控工作制度和境内长江干流和次级河流水域清漂保洁长效机制,荣获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巩固发展百万亩经济林、百万亩景观林、百万亩生态林;深入开展库区消落带、石漠化、地质灾害、采空区“四大治理”;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治水兴水,守护长江上游,治山兴山,夯实绿色基底。长江干流巫山段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大昌湖纳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大宁河(巫山段)列入第一批市级示范河流,五里坡国家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成为全国十佳示范点。打造最绿三峡生态岸、最美长江风景线,让巫峡大地绿水青山颜值更高,气质更好。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传统的特色民居通过改造,与田间的生机盎然相映成趣,如同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2023年,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下庄村通过开展下庄天路提档升级、天路危岩治理、传统村落保护、人行便道建设等乡村建设行动,同时融入休闲观光、主题住宿、原乡艺术、乡村文创等新业态,形成“下庄精神研学游”“石院果蔬采摘游”“大垭夏日清凉游”等特色乡村旅游。“90”后袁孝鑫回到了下庄村并当选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在自家的老屋创办了一家“下庄布谷植物染工作室”,如今在旅游旺季,工作室月营收已可达万余元。发展特色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引得村民回归,富了百姓腰包,曾经深锁天坑与世隔绝,如今脱胎换骨,下庄变“康庄”!“加油干,把下庄建设好,发展好!”2023年,巫山县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全市“四千行动”部署,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白坪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当阳乡高坪村、两坪乡同心村等5个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一个个点状盆景串联成为美丽风景,促进农村生活现代化。聚焦巩固好和向前走双向发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巫山县建设防返贫预警监测系统,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夯实“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围绕“百万亩生态种植、百万头生态养殖、百亿元综合产值”目标,持续发展壮大“1+3+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租赁经营、项目拉动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创收。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毛相林品牌”和“下庄实践”,巫山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1+4+1”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全覆盖,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持续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建成965个“小院家”,用数字集成技术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引导村民参与创新基层治理。
  以“下庄品牌”辐射带动全县和美乡村创建,巫山借智全国知名的乡建企业,借力以农民为主体的乡建力量,借资以招商引资为纽带的乡建主体,持续深入各项乡村建设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农村路、水、电、通讯和物流“五网”建设,实施农村办学质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养老事业发展“三大工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短板。
  从坚守底线到聚力发展,从物质提升到精神富有,从精品示范到全域提升,巫山广袤乡村地区不断接续奋斗,在壮丽的巫峡大地拓展乡村广阔的发展空间,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
用“世界眼光”定位旅游发展引领“大三峡”全域旅游振兴
“满山红叶似彩霞,三峡最美是巫山。”上世纪八十年代红遍全国的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向全国人民展现了三峡红叶之美。
  长江滋润了雄峻的巫山,日积月累孕育出三峡红叶。乘坐高铁、长江游轮和自驾等方式游览巫山,赏巫山红叶,观三峡胜景,体验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近年来,大三峡的冬季依然保持旅游旺季。由于今年气候原因,巫山红叶游览品质更胜往年,眼下正是遍观层林浸染的黄金时节。截至目前,第十七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期间,巫山共接待游客209.5万人次,景区购票22.3万人次,创社会综合效益10.89亿元,204万年前的龙骨坡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工作,是亚洲人类的起源;5000多年历史的大溪文化遗址,是长江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6000余首诗词名赋写不尽巴楚文化、诗词文化、神女文化、三峡文化等融合交汇和光辉灿烂;荣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2023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排名32,得天独厚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优势赋予了巫山打造世界级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底气。今年以来,巫山县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明确“旅游第一支柱产业”的发展路径。用“世界眼光”定位旅游发展,加快建设以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核心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高品质国际康养度假区、高峡平湖山水文化名城为支撑的世界级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力推动“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
  用“世界标准”提质旅游品牌,加快形成“2+2+2+2+N”文旅核心集群。着力打造2个世界遗产(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龙骨坡世界文化遗产地);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巫峡·神女景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巫山云雨康养旅游度假区、三峡港湾休闲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神农架国家公园),加快宁江渡?神女祠、三峡里·竹枝村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不断提升文峰景区、巫山博物馆等精品景区品质。用“世界格局”开拓旅游市场,持续推动巫山旅游火爆“出圈”。围绕“引客入巫”“1”条主线,组建“5”个“县领导+部门+文旅企业”区域营销工作组,锁定青年、老年、亲子“3”大重点客群,主攻北京、郑州、重庆、成都、武汉“5”个千万级人口城市,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开展旅游推介会17场,组织旅行商座谈会23场,与51家旅行商、26家游轮公司56艘游轮签订组团协议达成实质性合作。随着天路下庄、“三峡之光”沉浸式夜游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里坡、小三峡·小小三峡、下庄村等三条线路入选长江主题国家级十大旅游线路,巫山神女谷屿野云端房车营地获评“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巫山神女天路自驾线路获评“全国十大精品自驾线路”,巫山文旅更加具有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三峡情。
  走深走实“两化路”构建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
  近日,巫山脆李特色产业园项目已初具雏形,几十名工人正有序推进生产车间设备安装、室外道路整修、绿化等,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该项目包括冷藏车间、生产车间、储藏车间、研发实验室及酿酒工艺设备设施,可年加工脆李1.5万吨,年产脆李酒1100千升,实现脆李产业的产加销一体化,让高峡李遇西派清香型白酒飘香全国。
  一颗巫山脆李能够创造多大的价值?数据显示,巫山脆李先后荣获“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国家区域优势公用品牌,巫山脆李标准化种植纳入国家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案例,种植面积30万亩,遍及巫山23个乡镇222个村,今年产量13.5万吨,脆李运输实现全国千余城市“次日达”。漫山遍野的巫山脆李扎根岩溶山区稀薄的图层,治理水土流失66平方公里,巫山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56%升至63%,荣获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
  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道路,巫山脆李在石漠化土地上“种”出了绿色产业,实现了“治理”与“发展”的双赢。今年以来,巫山加强巩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为主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不断崛起,形成“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生态品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是巫山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早阳食品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食品及农产品、中药材、保育康复产业。打造出脆李白酒和果酒、三峡柑橘果汁、巫山生态烤鱼、巫峡粉丝等特色品牌。围绕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保健药等产业,建成一批以巫山淫羊藿、巫山庙党、川牛膝等为主材的高标准提取物、配方药物实验室和生产线。清洁能源、绿色建材是巫山最具潜力、最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立足境内可开发28万千瓦水能、156万千瓦光伏、71万千瓦风能资源,打造百亿级风光水储清洁能源基地。建成6个风光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51.81万千瓦,实现年发电量约6亿千瓦时,产值3亿元左右。巫山三溪两坪农(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8.2万千瓦,是全国最大的山地集中式光伏项目。建成规上绿色建筑骨料企业5家,聚焦鞋服、电子产品、教学设备等加快培育形成产业集群。生态康养和绿色农业是巫山最有底气、最有品牌的产业集群。以云雨文化为核心,按照“高品质国家康养度假区”发展定位,重点打造巫山云雨康养旅游度假区,相继推出了三峡地区跑道最长的户外卡丁车俱乐部,中医疗养结合的康养中心,20万平方米的露营基地,6万平方米的草坪露天电影、卧云花谷等重点项目35个,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康养度假、运动休闲、三产融合、研学创作等业态。加快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品种、品质、品牌迭代升级。运用绿的优势,提升山的价值。巫山持续将三峡库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绿色GDP占比达78%,更多巫山生态产品从巫峡走向世界。
  立足产城景融合发展把城市建成人民的幸福家园
龙门大桥位于巫山小三峡峡口,是连通大宁河两岸的唯一道路。随着巫山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双向两车道、桥宽较窄的龙门大桥高峰时段拥堵严重,建设龙门复线桥成为全县群众翘首以盼的重点民生工程。近期,70余名施工人员正有序地进行着挖桩基、锚杆锚索等工作,龙门复线桥修建完工后,将与龙门大桥组成双向四车道的交通通道,如同两道彩虹连接起龙门峡口两岸青山。城市是百姓幸福生活的载体,一座城市的发展高度亦是人民的幸福指数。今年以来,巫山着力以产聚人筑景、以城留人促产、以景引人兴城,推动城区、湾区、园区、景区深度融合,城市产业聚集力不断提升、综合承载力扩容提质、公共服务力日臻完善,加快建设产城景融合三峡港湾城,让城区成为景区的“客厅”,让景区成为城区的“花园”,建成区绿地率达40.73%。重塑“山上一座城、山下一座城”城市空间,是城市逐渐释放的发展潜能。巫山科学规划好城市发展、商旅业态、生态保护和生态景观的空间布局,引导旅游产业从景区向城区迁移,打造龙江新区滨江地带多元复合的公共活力中心。突出江城、江镇、江村特色,打造宁江渡、竹枝村等景点,加快建设巫山首个文化旅游夜间消费区,打造高端品牌酒店体系,建设酒店集群,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建成一批地标建筑区、风景线。深化道路配套设施资源,新增停车位3500个、公共充电桩600个。建成高唐组团老旧小区交通出行提升工程(一期)等纵向交通,贯通城市中轴;建成龙门复线桥、平桂路隧道,畅通城市内环;加快长江二桥、绕城路建设,打通城市外环。健全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建成县医院早阳分院、中医院龙江分院,建成全市首个“行走的医院”。以K12为核心,落实好教育高质量发展“159”总体战略,加快建成三峡库区现代化教育新高地。推进高铁滨湖公园、烟雨公园、高唐公园、白子溪生态公园、文峰公园三期等一批生态公园、体育文化公园、便民休闲口袋公园建设,为城市增添颜值、提升品质。推进物联感知体系和应用场景建设,持续探索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建成智慧城市指挥大厅,统筹推进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等领域智慧应用建设……老城有机更新,新城有序开发,用好“以人为本”的城市哲学,“道法自然”的城市美学,生态本底优越、核心特色突出、人民幸福宜居的产城景融合三峡港湾城正在巫峡大地悄然崛起。
  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山区库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漫山恋橙映峡江,又是一个丰收年。眼下,巫山恋橙香飘在巫峡大地山野之间,随着一箱箱巫山恋橙采摘打包,它们从田间地头发往全国各地。与之传来的还有另一个好消息,巫山天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耕田而食有限公司成功取得果园和包装厂出口登记证书,巫山恋橙出口“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23年以来,巫山县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一体化打造大通道、大枢纽、大物流、大平台、大产业,由巫山机场、郑渝高铁、长江黄金水道、G42沪蓉高速、两巫高速、奉建高速和旅游交通大环线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一小时相邻区市,二小时重庆主城,四小时京津冀、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交通格局日渐成型,持续彰显山区库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形象。建设山区库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源自“水陆空铁”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全力拓展。巫山全面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快形成“三干线一体化”铁路网格局,建成郑渝高铁巫山境内46公里,推进安张、沿江铁路前期工作。构建“二横二纵”高速网络。加快推进奉(巫)建高速公路(巫山段)、巫官高速、两巫高速(大昌至巫溪界)三条在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全力推动水运网一体化发展,积极开通航线航点,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建设山区库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源自区域内交通网布局的全力完善。巫山升级改造国道G348骡坪至三合浦、省道S102铜鼓至庙宇、省道S201官渡至抱龙,国省道优良路率达85%以上。以文化旅游区、产业园区和重要交通节点连接公路为重点,实施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工程,加强干支联动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路”“产业路”“民生路”,解决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乡村振兴提速。建设山区库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源自渝鄂陕交界地区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的全速推进。巫山支持特色产业主产区打造规模适度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产后商品化处理加工设施和产地中转仓库。重点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脆李、纽荷尔等特色农产品分级、洗选、销售等商贸业,产地仓、物流基地等仓储物流业。建成巫山县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新建双龙、骡坪、大昌、福田等4个乡镇片区物流分中心,全县农村物流基本实现1天到乡镇,2天到村社。建一个枢纽,造一个中心,“立足渝东北、辐射渝鄂陕、融入经济圈、服务双循环”打造山区库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巫山以一域服务全局,不断提升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版图中参与度和贡献度,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巫山力量。

数说强县富民新巫山》》》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346天以上,15个考核断面、34个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9.51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7.6%。●巫山脆李先后荣获“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等荣誉称号,品牌价值提升至27.64亿元,连续四年蝉联全国李品类第一。●共接待游客2736.27万人次,同比增长32.0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55亿元,同比增长43.92%;景区购票181.13万人次,同比增长124.12%。●累计创建全市美丽宜居乡村62个,申报创建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个。●开工建设57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278栋房屋,房屋面积74.55万平方米,惠及7315户居民。
(本版文图均由记者卢先庆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