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总第3008期 >2024-01-05编印

巫山“双减”:减负不减质 学生更快乐
刊发日期:2024-01-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学生正在上手工课。

学生正在上手工课。

  

  本报记者 曾露 肖乔 文/图
  “双减”指的是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实施两年多来,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1月2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学校进行探访。
  在平湖小学六年级1班的语文课上,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少年闰土》这篇课文。
  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分角色演绎课文中的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将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同学们用照片分享自己生活的精彩瞬间,增加对课文段落的理解。在布置作业时,老师也只让同学们在画本上画出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引发了全班同学的极大兴趣,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答案,开拓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现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业越来越少,同学们的笑容越来越多了,老师上课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趣味十足。”平湖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欧阳菡悦说。
  压减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时间,但教学质量却不能打折扣。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把课堂用足用好,把每个老师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显得尤为重要。
  2022年,在县教委的促成下,平湖小学引进海亮教育集团的“向未来”普惠课后计划。
  “向未来”计划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AI双师课”模式,帮助学校在“课后三点半”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类课程,不但大大减轻了教师们的备授课压力,而且给学子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课堂体验。
  目前,在“向未来”计划的300余门课程中,平湖小学已引入《少儿写字》《纸的科学实验》《财商双师课》《经典诵读》《青少年领导力》《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精品素质类课程,满足了平湖学校学生对个性化素质课程的热切需求。
  “‘双减’实施以后,并没有削弱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平湖小学老师叶李林表示。
  推进“双减”不仅仅体现在课堂,还体现在课后。以往的情况是每天孩子放学后家长还在上班,只能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班。“双减”后,全县所有学校已经基本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分社团开设了手工、球类、舞蹈类等多项深受学生喜欢的兴趣课程,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也达到85%。
  “课后的延时服务,我喜欢了最喜欢踢足球项目, 和同学们在一起踢球很开心,很快乐。”正在操场学习踢足球的学生吴沐阳表示。
  课后的校园活力满满,与此同时,曾经火爆的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全部关停,县教委对课外素质类培训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办学环境、教材师资等全部纳入监管。
  “社会资源的借助不仅让孩子们得到了更为专业的指导,老师肩上的担子也相对减轻了一些,可谓一举两得。”县教委副主任何泽艳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巩固“双减”成效,深入推进“133”生本课堂、“生态”课堂、“智慧生长”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始终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拓展课后服务路径、抓实抓好社团活动、强化校外培训治理,推动“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