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总第2994期 >2023-12-01编印

博物馆:
“百门课程进社区”走进乡村
刊发日期:2023-12-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 (记者 向永蓉 董存春)“庙宇镇,别看它只是一个弹丸之地,它不仅仅拥有‘天下粮仓’之美誉,还是东亚型人发源地,最早的摇篮呢……”近日,巫山博物馆“百门课程进社区”活动走进庙宇镇禹王宫社区,讲授以《庙宇之最》为主题的课程内容,社区群众、庙宇小学师生代表参加课程学习。
  巫山博物馆负责人从庙宇镇乡土人文出发,总结了当地“十最”,系统普及了龙骨坡“巫山人”可能是最早的东亚型人、玉米洞遗址的主人可能是最早的智人、龙骨坡抬工号子是最具代表性的陆地劳动号子等文博知识,并以“宝潭寺”“无花果”等实物为载体, 详实介绍了庙宇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历史文化。
  “要不是今天有幸听了博物馆负责人给我们上了这一课,我们还从还不知道自己的家乡还有这么多宝贝呢。”社区群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课程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地传达了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增加了社区居民对家乡的认识,进一步拉近了公众与博物馆的距离,真正做到了“文化与民共享,学习终身受益”。
  庙宇镇历来拥有深厚的历史地理文化,目前正在进行的“龙骨坡人”第五次挖掘为科学界研究东亚人类起源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境内地域文化也很丰富悠久,“无花果”成为当地特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抬工号子”更是增添了当地浓郁的民俗特色。《庙宇之最》课堂,依托本土文化资源,介绍民俗文化,传达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为发挥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功能,自8月份以来,巫山博物馆携“百门课程”下沉我县上升、神女、禹王宫、起云等社区,开展了系列社区教育活动,贴近群众生活。特别是《巫文化中的科学》《庙宇之最》《溪仔课堂》《文物礼·话中秋》等系列课程,深受群众喜欢。
  据了解,接下来,巫山博物馆将推进“三进行动”常态化、可持续化,营造和引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风尚,助力打造重庆市社区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