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先庆
深秋时节,长江三峡色彩斑斓。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成为长江中上游最靓的底色。
近年来,巫山县紧扣河长制,以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为抓手,深入开展长江“水质、污染、岸线”综合治理,加快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将巫山县建成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治水:一江碧水出巴渝
江上晨雾还未消散,一只水质监测船就来到了长江巫峡口段进行水质检测采样。
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巫山是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站,素有“渝东门户”之称。境内长江干流岸线长55公里、支流岸线长128.45公里。每月上、中、下旬,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会带人对25条县级以上河流跨界断面水质开展手工检测。
水质监测只是巫山全力守护长江水生态安全的众多工作之一。为确保一江碧水出巴渝,巫山县严格落实“河长制”,近5年累计巡河8.46万人次,巡河里程达14.3万公里,发现处置河库问题932个。
同时,巫山还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管理,对河流重要河段岸线实施划界,将水源地列入保护名录,相继完成34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全县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推进节水型社会创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1万亩。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向长江及大宁河投放各种淡水鱼类6000万余尾,维护三峡库区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域生物多样性。细化落实“十年禁渔”任务,建立十年责任清单,全县325艘渔船、650个渔民100%完成退捕任务。
截至目前,全县37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100%,长江干流巫山段总体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主要次级河流水质保持或优于上游来水水质。
治污:江清岸洁生态美
巫山县城市管理局清漂队是一支负责清理长江流域漂浮垃圾的队伍,被当地人称为水上“清道夫”。
每天早上7点,所有清漂队工作人员上岗。机械船只主要负责长江干流、主要支河流较宽阔的水域。机械船只去不了的港湾、码头内湾等地,就全靠人工打捞。
清漂队员张兴华称,平均每天出动船舶27艘,打捞漂浮垃圾几十吨。进入长江主汛期,最多一天要打捞500余吨垃圾。
在保持长江“江清”的同时,巫山持续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管、维等方面资金投入力度,先后完成县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乡镇污水处理厂技改大修及管网配套建设,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建成8个农村垃圾收转运系统,通过户集、村收、镇(乡)运、区域处理的治理模式,确保“陆净”。
此外,扎实开展污水三排、河道三乱、提升三率专项整治行动,整改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71处,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三乱”问题31处,提升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27处,关闭拆除非法码头16座,收回港口岸线3000余米,切实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岸洁”。
治岸:青山托起致富梦
春季繁花似锦,长江两岸五彩缤纷;夏日满目青翠,巫山脆李挂满枝头;秋冬万山红遍,三峡红叶烂漫璀璨……
巫山在做好“水文章”的同时,按照“山上做减法”呵护生态,“山下做加法”优化业态原则,创新“河长制”与“林长制”有机融合,有益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一方面,坚持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矿山植被恢复、荒漠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大昌湖湿地公园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实施长江沿岸“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重点种植以红叶为主的景观林,以脆李、柑橘和核桃为主的经济林。
如今,100多万亩的红叶扮靓长江三峡两岸,成为长江旅游黄金带上的响亮名片,带动了长江沿线旅游高质量发展。30万亩巫山脆李,也圆了巫山20万农民群众的“致富梦”。
“‘一江碧水出巴渝’是巫山的承诺,也在持续兑现。”县水利局局长李斌称,巫山将持续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任务攻坚战,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