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医生”们正在将需要检测的水进行分装并贴上标签。
本报记者 陈久玲 王光平 文/图
巫山是三峡库区重庆境内的最后一道防线,境内有长江干流和支流水域岸线总长183.45公里,其中长江干流岸线长55公里、支流岸线长128.45公里,175米蓄水期间水域面积达到360平方公里。如何守住这道防线,将一江清水送到下游?一群“水医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打水、分装、现场检测……在长江干流巫山段巫峡口的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检测人员正在进行水质监测采样。因为经常身着白大褂开展采样监测和实验分析工作,魏嵬和同事们也被称为“水医生”。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的‘前沿哨’,我们每月上旬对水质开展手工监测,上、中、下旬开展水质巡查及预警工作,每年获得的手工监测数据1万余个,而且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的建设,每天还需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进行审核、确认,每个站点每月获得监测数据5万余个。定期会开展河流水质‘体检’、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在关注长江巫山段的水质变化情况,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撑,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魏嵬说。
做好水质检测只是巫山全力守护水环境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让长江巫山段碧水常在,我县严格落实“河长制”,五年来累计巡河8.46万人次,巡河里程达14.3万公里,发现处置河库问题932个,奋力推动河长制“有名有责”,“有能有效”。全面推进“三水共治”,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3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15个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完成“两江四岸”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复绿7.8万平方米;清理、转运水域垃圾13.2万吨;对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实行分类、命名、编码,完成排污口整改69个。同时,巫山为强化水污染防治,累计投入4亿元,建成了30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城市污水管网2.9公里,新建乡镇污水管网45公里,日均处理量达到3.62万吨,实现城市和建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大昌湖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大宁河巫山段列入第一批市级示范河流。
“水医生”们的付出,直观地得到了长江的“反馈”。长江培石断面,是重庆市长江干流出境水水质国家考核断面,培石长江出境断面水质监测的29项指标,是重庆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成绩单”。
截至目前,长江干流巫山段总体水质保持上游来水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主要次级河流满足水域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