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2958期 >2023-08-30编印

因“冷”而沸腾
——邓家土家族乡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侧记
刊发日期:2023-08-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楠木村避暑纳凉优美环境。记者 卢先庆 摄

楠木村避暑纳凉优美环境。记者 卢先庆 摄

  

  本报记者 陶举斌 向君玲 王光平 实习生 周子杰
  近年来,邓家土家族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生态、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文章。楠木、池塘等村的打造,正是通过山林资源的保护利用,盘活村民房屋、闲置房屋等,以改造农家乐为起点,不断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逐步美化村居环境、丰富村落文化,从而提振乡村旅游信心,不断发展乡村旅游新模式、新业态。
  党建引领群众吃上“旅游饭”八月末,一场秋雨后,暑气渐消。邓家土家族乡凉意更浓。
  8月26日,淅沥沥的小雨,让村庄更加静谧。在楠木、伍绪、池塘等村游玩的客人开始打包行李,准备回家了。
  “玩了两个月,舍不得走。孙子孙女们要开学了, 只能回城里带他们了。”“万州城里太热了,楠木村又凉快生活又方便,我和老伴年年都来这里避暑。今年我来得比较早,跟往年一样,在这儿住了快两个月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再来 ”……话语间,大家依依不舍。
  邓家土家族乡距离县城125公里,全乡平均海拔155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2%。进入盛夏,在全国多地开启“炙烤”模式时,邓家土家族乡却保持着一片清凉。
  早些年,“穷”“偏远”是邓家土家族乡的代名词。全乡耕地不多,农业产业成不了规模,尤其是随着煤矿关闭,老百姓生存更难。
  在如此自然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变劣势为优势?如何破局?实践中,邓家土家族向通过积极探索发展思路、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利益链接机制,蹚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径。
  于是,“小马拉大车”,以邓家土家族乡党委政府、池塘、伍绪、楠木村形成“1+3+N”,积极探索“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将“两山论”写在发展旗帜上,利用生态优势发展高山生态旅游。
  在楠木村,每一户安置房前的中式矮墙的小院落设计,即保留了了土家族建筑风格,满足村民在院子晒粮食谷物的生产需求;又融入中国建筑传统元素,满足人们对院落留念的情怀。
  楠木村谭军吾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7年,作为支部书记的他,将自己的房子装修后开办农家乐。同时,召集党员群众召开院坝会动员大家发展农家乐,又带老百姓去临近湖北的楂树坪、花硒谷等地参观考察,看别人如何发展农家乐。
  勤而不辍,进则有为。如今,谭军吾带领群众通过乡村旅游致富,让楠木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更强,乡村治理取得新突破,乡村面貌变得更美。
  看着楠木村越来越美,周边神树村、伍绪村的群众都到楠木村“取经”。曾经都想逃离的邓家土家族乡,变成了市民夏日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邓家土家族乡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纳凉首选地。今年入夏以来,每天都有500多名游客在这里,有的农家乐按照90元/天结算,有的按照2700元/月结算, 短短两个月村民增收500余万元。”邓家土家族乡党委书记陈艺介绍。
  劣势变优势酷热迎来“清凉经济”邓家土家族乡藏在深闺,虽然对农业、工业产业发展形成诸多不利因素,但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经过充分调研,深度剖析,邓家土家族乡从多个角度对区域内的“冷资源”进行了新思考。
  ———着眼周边乡镇,海拔相对较高,风能、光照较为充足,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纵览县内,邓家土家族乡承载着建设“巫山东南边陲高山避暑风情小镇”的任务,正在全力转型发展。
  邓家土家族乡虽然远、高,但发展绝不落后;邓家人渴望繁荣的意识与下庄村人一样。大家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建农家乐,利用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规划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如今,邓家土家族乡完全看不出穷的痕迹了。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神秘的林间小道……每走一步像进入一个天然巨型冰箱,凉意十足。
  林间小道漫步,村中农家乐度假……盛夏时节,越来越多的人涌进邓家土家族乡避暑,让当地“纳凉经济”持续“升温”,避暑游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
  今年,来自湖北的霍世福和朋友最终在楠木村找到了“19℃的夏天”。“楠木村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气温凉爽,晚上睡觉还得盖被子,(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