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过好日子
在下庄村村口,有一座纪念馆,馆前雕塑上镌刻着当年修路的108名村民的名字,还有下庄人对自己的注解:自强不息、自力更生、顽强拼搏。
两年前,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王常伟曾带领该校“千村调查”的一队学生来到下庄。那次调研,让他理解了这12个字的含义。
“千村调查”是上海财经大学一项已经持续了15年的活动,参与学生累计2.4万人次,调研足迹遍布全国1.1万余个乡村。从事农村经济研究的王常伟也去过很多农村地区。即便这样,下庄村和毛相林还是让他和同学们印象深刻。
王常伟说,他在毛相林身上看到了一个敢想、敢做、敢担当的“带头人”形象,“路修通了,毛相林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可他没有,而是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让村民们脱贫致富。”
绝壁“天路”通车后仅两个月,毛相林就带领村民把路修到了下庄小学,又连通所有的村民院落。在他的争取下,当地政府将原本2米宽的机耕道拓宽、硬化,还加装了护栏,建成了“四好农村路”。
毛相林知道,路修好只是第一步,他真正想做的是让下庄彻底摆脱贫困落后。
他曾听人说漆树值钱,就带着村里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漆树培育,没想到,一到夏天漆树就全部热死了;他又带着村民们种烟草,可下庄的气候并不适合,烟草种植也宣告失败;见到其他村种桑养蚕赚了钱,他又号召村民们一起干,半年过去,桑树长得郁郁葱葱,蚕却死了个精光……接连几次失败,让村民们损失惨重,毛相林在村里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是我瞎指挥,不讲科学,让村民们跟着遭了殃。”毛相林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然后辞去了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一个人外出打工。
然而,时间越长,村民们就越觉得没有了毛相林的下庄就像没有了主心骨。2010年,毛相林被村民们推选为村主任,388张选票中他得了361张票。牵挂家乡的毛相林又回到了下庄。
这一次,毛相林没有蛮干,而是从乡里和县里请来了农业专家,考察分析下庄的自然条件。在专家的建议下,确定了种植柑橘和西瓜的方案。2019年,下庄的柑橘实现了初挂果,全村柑橘销售收入近20万元。去年下庄的柑橘更是卖出了每斤5.5元的价格,全村柑橘卖了170多万元。
曾是巫山县最贫困村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下庄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84元,是“天路”修通前的40多倍。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了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通向外界道路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这几年,毛相林多了很多身份,“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国好人”、全国人大代表……这让他的外出机会也多了很多。毛相林总会抓住一切机会为下庄“要资源”。比如,每次见地方或国企领导、民营企业家、大学校长等,他都会主动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每年快到柑橘成熟的季节,他就一个一个地发微信、打电话。“这个单位帮我销几吨,那家来买几车,连运费都不让我们出。”毛相林呵呵地笑,“柑橘卖得好,受益的是全体村民。”
还有一次,市里的领导到下庄考察,毛相林提出想在下庄发展生态旅游,领导们却认为以下庄的条件很难搞起来。毛相林几次三番提出诉求。领导看他坚持,终于松口,但提出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先把下庄的产业搞上去;第二,把村里的环境整治好;第三,把村里的房屋修缮好。
毛相林一口答应,集中力量办成了这三件事。很快,各种资源和项目拨到了下庄。“路修通已经快20年了,但下庄人的精神不能丢,还要一代代传下去。我们不是光脱贫就行了,还要抓住机遇实现乡村振兴,让下庄富起来。”毛相林说。
麻烦来了
紧挨着毛相林家的,是一座叫作“三合院农家乐”的小院,这是下庄村开的第一家农家乐。
今年61岁的杨元鼎是毛相林的发小,修“天路”时他是村里的会计,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因为家庭负担重,他高中毕业就回到了下庄。路修通后,不时有游客来到村里,经常有人来问,是否可以吃饭?哪里可以小住?心思活络的杨元鼎想到,也许可以开个农家乐。可是他没钱改造房屋,要经营农家乐,家里人手也不够。
毛相林知道后,就借助危房改造的契机,让杨元鼎、杨亨双、袁堂青三家贫困户把改造后的房屋建在一起,合资、合力办起了这家“三合院农家乐”。开业第一年,这个小院就为三家人创收了六七万元,贫困户成了村里的脱贫标兵。乡亲们看了也纷纷效仿,不大的下庄村开起了六七家农家乐,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去年5月,下庄村引进巫山文化产业公司着力打造的“民宿+”模式开始运营———将自愿报名改造的十几户村民的农家院统一改造为“下庄院子”,并由文产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此外,还建设了咖啡厅、停车场、步道、亭廊等设施,中共巫山县委党校也在下庄设立了校区。
生态旅游发展起来了,下庄也热闹了,来的不仅有散客、旅游团,还有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学习经验的基层干部。平均每天有数百人来到下庄参观,今年“五一”期间的日均接待量更是达到了一两千人。
但“麻烦”也随之而来。
那天,毛相林坐在院子里接受记者采访,刚好遇到他的堂兄弟上门来向他“提意见”。原来,文产公司入驻下庄后,虽然吸引了很多游客,可来的游客都是由文产公司统一安排,吃在食堂,住在“下庄院子”。眼看着一车又一车的游客拉进下庄,几家村民自营的农家乐的生意却不如以前,他们心里有了怨言。
毛相林解释,当初文产公司进驻,村里也曾号召村民将自家的农家房交出经营,不但装修免费,开业后村民还能获得一半的住宿利润。但当时,许多村民对这样的经营模式抱有疑虑,已经开业的农家乐也不愿加入,只有十几户人家拿出了房子。如今很多村民看到收益,想把自己的房子拿出来,但文产公司的资金和开发能力也有限……
当晚,一场村民大会在毛相林家门口的院坝上召开。一位驻村的年轻干部从国际环境谈到经济形势,希望大家接受“做生意赚钱本来就有多有少”。可从开农家乐的几户村民的表情来看,他们的不满显然没有平息。也就有了本文开头一幕。
毛相林终于忍不住发了话。“当初劝你们报名的时候你不报,现在看到别人赚钱了你又眼红,哪有这样的道理?”“现在路修好了,日子富裕了,大家心思就多了,就忘了以前修路时的齐心协力!”
那晚,毛相林家门口的村民大会一直开到夜里11点……
新路将通
事后毛相林说,他很清楚,“现在是下庄发展的关键时候,把握好了就能再上一个台阶。”他盘算着,既然文产公司开发能力有限,就再引进一些别的资源。比如,最近他就接受了一家上海的企业提议,让他们出图纸和方案,再讨论进一步的合作。
听到有游客提意见,说下庄除了“天路”外没有可看的景点,他就连同村干部制定了下庄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修观景平台和登山栈道、开发古洞和夜景、打造河道漂流。
还有村民反映“留不住人”,说参观者都是当天来当天走,住的人少、消费也少。毛相林就和村干部们商量,把自己以后讲课的时间尽量放在早晨和晚上,这样,就能把来下庄学习的团队留住一晚……
来下庄的人都想见一见毛相林。即便村里已经建起了下庄人事迹陈列室、愚公讲堂、村史馆等展示场所,人们可以通过实物、图文、视频了解毛相林和下庄的故事,大家还是想见一见“真人”。总会有人打听到毛相林家,看他在不在,能不能合一张影。毛相林从不拒绝。
即便是普通的工作日,毛相林每天也会为好几拨前来学习的团队上党课,讲述下庄故事。来的人太多,他甚至顾不上提前问问台下坐着的人具体是什么单位,但上了讲台,他总能适时地根据来人的特点调整讲课内容。遇到学生,他会把重点放在修路时如何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遇到军人,他会把重点放在如何报效国家;遇到基层干部,他则会把重点放在修路后如何探索脱贫致富、如何要资源、如何与领导沟通……
“山城”是重庆的符号,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人们从未停止向外探索的脚步。
从毛相林家门口出去,就是那条“天路”。每天早上起床后,他总会望一望。
今年,新的旅游环线也将打通。(转自《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