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枝头 就上舌头”,最近,位于成都春熙路的一家水果店挂出了这样的广告语,背景图是一簇簇缀满枝头的巫山脆李。
“这些是今天一早才从树上摘下来的重庆巫山脆李,果皮上还挂着白霜,巴适得很,30块钱一斤……”店员热情地向顾客推介。
巫山到成都跨越600多公里,且巫山处于大巴山腹地,销往成都的巫山脆李如何做到朝发夕至?
“脆李保鲜期只有四五天,过去山里交通跟不上,走长途运输的果子,品相和味道都会变差。所以,经销商只敢在本地及周边区县销售脆李, 每斤不过四五块钱。”巫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脆李卖得更远,巫山启动了脆李航班,率先开通了全货运航线, 利用中国邮政的物流网络,为脆李在成渝及其他省市间的流通搭建起一站式空中枢纽平台。
巫山机场相关负责人说,清晨刚采摘的脆李迅速运抵机场登上航班,成都及周边城市基本都可实现朝发夕至。
上个月新一季脆李航班启动前,重庆机场集团就与四川方面多次协商,设立了绿色收运通道及专属保障区,包括实行优先留仓、优先过磅、优先安检等,保证脆李航班“机到即办,高效通关”。
“不仅仅是巫山脆李,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农特产品在两地市场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便捷。”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在产销循环方面,双方在统一市场准入、统一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搭建了产业链、供应链平台,着力破解农产品产地和销地之间存在的空间距离、 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帮助川渝优质特色农产品打破地域藩篱。
目前,川渝两地已组织62家一级批发市场和重点骨干农批市场,成立了川渝农批市场联盟,搭建起川渝两地农产品信息资源共享和农批市场合作交流平台,围绕信息互通、保供协作、供应链体系建设等加大合作力度,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模式的川渝方案。
(记者向君玲根据《重庆日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