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经济总第2936期 >2023-07-10编印

双龙镇:
抓“三治”谋振兴,聚民心促发展
刊发日期:2023-07-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石上生花景点。

石上生花景点。

  

  本报记者 王忠虎 鲁作炳 文/图
  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双龙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治理中有哪些新举措?近日,记者专访了双龙镇党委书记彭钢。
  双龙镇位于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核心。从龙门桥沿着大宁湖沿河而上,乘坐20分钟的小快艇,便进入双龙镇境内。此时可见两座长长的山脊侧卧湖畔,犹如两条巨龙隔岸相望, 静静地护卫着双龙集镇。
  为守护好景区生态,双龙人民义不容辞。彭钢介绍,近年来,双龙镇瞄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的目标,不断夯基础、强治理、优环境、惠民生、富文化,着力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笔架村是双龙镇幅员最广、位置最偏的村庄之一。而笔架村村支两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创建了“幸福议事会”“惜福银行”“公共法律服务室”,并发动引领群众参与自治。期间,通过“幸福议事会”,笔架村群众决定率先从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且自筹资金,开展房屋提档升级,人居环境得到根本转变。
  与此同时,双龙镇还实施“能人兴村”战略,一大批能人大户涌现,在群众中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激发了村民发展动力。白坪村刘小红返乡后,牵头成立重庆实尚笙华农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建立石上生花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 通过租赁农房、流转土地等方式,将村民的资产与乡村旅游捆绑在一起,变资产为资源,变农房为民宿,带动村民集体致富;乌龙村陈勇通过土地流转种植脆李250余亩,先后评为巫山县“十佳种植能手”“十大精品果园”;水田村养殖户王洪安,引进重庆市楚乡原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投入80万元建立腊肉加工厂,成为镇上有名的养猪大户;安静村青年刘敬春,曾因病欠债20余万元。2017年开始,他承包了一个葡萄园,通过自己的精耕细作、科学管理,现在成为全镇著名的“脱贫之星”。
  像这样的能人,不胜枚举。由此,双龙镇也相继获得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重庆市首批“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村、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等荣誉,形成了群众主动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双龙样板”。
  双龙镇还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创新“三项机制”,持续深化“一会一所一行”平台,推进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数字化“三制一化”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夯实有效载体,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开好“幸福议事会”,让“自治”常态化;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室”,让“法治”具体化;大力推广“惜福银行”,让“德治”指标化。通过“治民”变“民治”,推动乡村治理走上新台阶。安坪村2020年评为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笔架村2023年评为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双龙镇创新基层治理体系后,群众通过‘一会一所一行’,发挥制度优势,进一步推动了双龙镇乡村振兴工作再上台阶。”彭钢说。
  首先是营造共同体意识,村容镇貌加速蝶变。双龙镇以惜福银行积分制等创新举措降低村庄环境治理成本,群众自筹资金 1300多万元,实现了农民建、农民用、农民享。试点开展、分步推进,对全镇21个村居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总结“乌龙模式”“笔架模式”受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关注。其二是擦亮双龙福文化品牌,文化振兴沁润民心。聚焦“平安是福、和美有福、孝爱享福、有志迎福、感恩惜福”“五福”行动,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群众积极参与,打造“一村一品”,形成了一批可推介、可借鉴且具有双龙辨识度的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成果。三是提升农民素质,乡风文明清朗。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民风”为基本,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实行系统的积分量化考核,选树“双龙福星”,全面激活基层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比学赶超、争先恐后”的良好态势。
  下一步,双龙镇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彭钢表示,今后,双龙镇将按照县委、政府“两件大事”“四张名片”决策部署,围绕“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进乡村振兴”主线,持续精准发力,鼓争先之劲,谋发展之策,求务实之效,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为取得“美丽乡村、双龙福镇”建设新突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