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总第2929期 >2023-06-19编印

陈光贵:
大山深处安全守护人
刊发日期:2023-06-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陈光贵在测量山上裂缝大小。

陈光贵在测量山上裂缝大小。

  

  本报记者 魏明尧 向开伟 董存春文/图
  汛期每周对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两次,非汛期每周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1次,无论天晴下雨,她都要前往邓家湾滑坡、红屋脊滑坡、和尚头危岩进行巡查,默默守护着乡亲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被村民称为大山里的安全守护人。
  她就是陈光贵。今年59岁,邓家土家族乡邓家村4社社长、县人大代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踩堂戏”传承人,她的另一个身份是邓家土家族乡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担任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8年多来,实地巡查、数据上报,陈光贵一次也没落下过。
  巡查仔细不走过场
  6月14日,星期三。又是陈光贵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子。
  当日下午,烈日当头。陈光贵拿上镰刀、卷尺等工具,从家里出发,通过一条崎岖的山间小路来到红屋脊滑坡。一路悬崖峭壁、风景如画,道路一侧是大山,一侧就是深不见底的山沟,让人震撼。
  夏季植被生长迅速,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道路已被杂草覆盖。只见陈光贵一双粗糙的手拿起镰刀将其除掉,方便查看、行走。她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每次巡查时都格外用心。
  来到地质灾害隐患点位,陈光贵仔细查看裂缝处上周三放置的树干位置是否发生移动、山体的缝隙是否扩大等,并拿出卷尺仔细测量,再从荷包里掏出手机拍照。接着,她对比了之前的监测数据,又对周围的树木等自然环境进行了观察,结合专业知识,确认隐患威胁程度暂时没有变化,再把相关数据上报重庆地灾防治APP和邓家土家族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群。最后还将新准备的小指般粗细的树干卡在裂缝处,才放心离开,前往另外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这女同志很不简单,负责我们村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她都如实地完成了上报任务。此外,如果是下暴雨、打连雨,还加大巡查地灾点次数,她始终是不折不扣地做好巡查地灾点工作,确保了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邓家村村支书向良鸿表示。
  用脚步守护村民安全
  邓家村海拔高度300—1800米,山高坡陡,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共有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陈光贵负责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工作,到和尚头危岩1.2公里、邓家湾滑坡3公里、红屋脊滑坡6公里。
  3至9月,陈光贵每周需要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两次, 其他时间每周巡查1次。陈光贵不会开车,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靠一双脚走路。哪一段陡峭、哪一段狭窄,她都特别清楚。
  每次都要爬坡上坎,有时候遇上汛期下过雨后,道路泥泞湿滑,就更不好走了。陈光贵指着脚上的胶鞋笑着表示:“这种鞋一年都要穿坏好几双。”
  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一次巡查要走10公里,来回一趟20公里,8年计算下来,陈光贵已走了12000余公里。为了乡亲们的安全,8年来,陈光贵认真完成每一次巡查任务,守护着这里的一方群众。
  倾情为民,奉献自我。谈到对陈光贵的印象,村民纷纷表示,每当下大雨,村民都是往屋里跑,只有陈光贵一人使劲往外面冲。越是极端天气,她跑得越着急,实实在在用脚步丈量守护村民的安全。
  陈光贵表示,虽然她快60岁了,对地灾巡查工作依然很熟悉、也很热爱,只要这项工作需要她,还是会继续做下去。
  “我想继续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光贵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地追求,创造了不平凡的自我,留下了一个个深受乡亲们称赞的闪光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