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总第2923期 >2023-06-05编印

“行走的思政课”将环保意识根植青少年心中
刊发日期:2023-06-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参观实验室。

参观实验室。

  

  本报讯 (记者 王忠虎 鲁作炳文/图) 在世界环境日即将来临之际,6月3日,巫山中学“行走的思政课堂”走进母亲河长江之上,参与水质监测取样等活动,以此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激发青少年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营造人人讲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当日,同学们跟随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一起,登上渝环监018号生态环境监测船,来到长江红石梁断面,参与长江水质检测取样工作,并听取县生态环境监测站负责人讲解水环境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随后,同学们走进实验室,在专业监测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水质监测。
  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巫山是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站。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每月上旬都积极做好长江及支流大宁河等水域的水质监测工作,让每一捧长江水都回味甘甜,将放心水流到下游。同学们了解后,对监测站的叔叔阿姨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敬佩。
  “我们在思政课堂上学习了新发展理念,也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通过今天的行走思政课, 我们走进母亲河,参与到水质监测活动,更加真实的理解到了我们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积极参与。接下来我想参加到学校组织的社区宣讲,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讲给更多的人。”巫山中学高一学生柳云瀚说。
  “保护美好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倡导者和行动者。青年尤其责无旁贷。通过今天的行走思政课,我不仅增强了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理解,更加感受到环境保护, 刻不容缓的时代紧迫感。未来我也想从事环保相关工作,去提升中华大地的颜值和气质。”一名叫杨轶茜的学生表示。
  “今天我们在长江之上、两岸青山之间上了一堂有趣有意义的思政课。如果这堂课有颜色,那一定是青翠的绿,美丽直抵心灵。课本上的‘两山’理论,在眼前铺展开;教材里的新发展理念,在实践里生动。我们也更加坚定了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把青春奉献给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学生余杜烜说。
  巫山中学副校长付单说,生态文明教育要面向全社会成员,尤其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巫山中学坚持大思政观,把生态教育融进思政、地理、生物等相关学科,依托行走的思政课堂,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研学,更生动、更深刻把生态文明的种子种进青少年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