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868期 >2023-01-13编印

诗之格律化的形成与发展
刊发日期:2023-01-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一)

叶嘉莹
  谢灵运的“有心安排”
  他说“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我们现在还是要讲形式上的对偶。《古诗十九首》里的对偶,《行行重行行》一首诗只有两句对偶。曹子建的诗,一首诗有三四联是对偶。而谢灵运这首诗,几乎每一句都对起来了,所以你很明显地看到对偶在形式上和重要性的增加。
  他说“潜虬媚幽姿”,“潜虬”是藏在深渊之中的龙。龙藏在深渊之中,自然有它隐藏在其中的美丽姿态,所以藏在下面未始不是一件好事,它的“幽姿”是可爱的,“媚”,是可爱的。你看他的句法复杂了,他是很多的意思而用这么简单的几个字来表示的。隐藏的龙有它幽隐的美丽的姿态,那是可爱的。所以隐藏有隐藏的好处,有隐藏的美丽。“飞鸿响远音”,高飞的鸿雁传到远方的叫声,是这样响亮,也是美好的。所以能藏有能藏的美丽和好处,能飞也未始不有能飞的魅力和好处!
  这首诗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对偶的双起,就是对句双双起来。而这个双起,正反映了谢灵运内心的矛盾———仕还是隐?仕有仕的好处,隐也有隐的好处。所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而且他的对偶是多么工整:“姿”“音”都是名词,“幽”“远”都是形容词,“媚”“响”在这里都作为动词用,“虬”“鸿”都是动物,“潜”“飞”都是动词作为形容词用。
  我们举谢灵运这首诗做例证,是要说明从曹子建以来,诗人就有心安排对偶了。而谢灵运这首诗更有代表性的缘故,使我们看到了他在对偶时句法的繁复,一定要注意到这个层次的不一样。曹子建的诗虽然有对偶了,可是他的句法是简单的,是比较直接的叙述。
  可是谢灵运的句法开始繁复了,而且章法的承接,即上下之间是怎样承接,也是比较繁复的。“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开头两句就对起来了。回想我们开头所讲的写诗的方法有赋、比、兴三种,那么我们就知道,“潜虬”和“飞鸿”是比,主要表现他内心的矛盾———既没有机会得到一个高仕,就是做官做到很高的地位,又不甘心去潜隐,就是做一个隐士。用“潜虬”跟“飞鸿”两个形象作比喻,这是由心及物。先有了内心矛盾的感情,然后用外物来作比喻,不是兴的自然感发,而是属于比的,有心安排,这是谢灵运作诗的一个特色。
  再看章法的承接。曹子建说“仰手接飞猱”,我举起手来就抓住一只在天上腾跃的、像在飞一样的猴子。从仰手的动作,到接的动词,到受事的宾词,都是顺的。可谢灵运这里不是。“潜虬媚幽姿”,“潜虬”的“幽姿”是“媚”,是好的;“飞鸿响远音”是说“飞鸿”有“远音”,“响”字的作用其实很复杂,“响”字是说飞鸿以远音为响。要倒过来解释才可以,“潜虬”以它隐藏的姿态为美丽,“飞鸿”以它响亮的叫声传得广远。“媚”和“响”本来都是形容词,可是现在当动词用了。中国文字有一个特色,就是句法可以颠倒,而且词性可以变化。当然西方有时候也是如此,不过中国文字这种变化更加自由一点,这是说句法的繁复。
  至于说章法的承接,他说“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他后面说“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我现在之所以要讲这些的缘故,因为这种句法章法的繁复, 是影响后来唐诗的发展的。“薄”是近的意思,“云浮”是飞翔在空中,你如果靠近云霄,就可以在云中飞翔。“愧”,但是我很惭愧,我不能做到如此。“栖川”,栖止在川谷之中,“渊沉”,沉藏在深渊里面,可是“怍”,我很惭愧,我也做不到。所以你看这个句法,也是颠倒繁复的。他把很多复杂的意思都省去了,只是抓住了重点来对偶。因为要做对偶,所以不得不用这种句法的颠倒和词性的变化。就是说你掌握了一些重点,不是把一句话说得很复杂,说如果是靠近云霄在云中飞翔,我很惭愧不能在云中飞翔,如果是栖止在川谷之中,我也很惭愧我不能够沉藏在渊谷之中。不用这么很复杂的说明,不用把它讲成白话文来说明,把它掌握几个重点,就对偶起来了。这是对偶的作用。
  另外在章法上说起来,第三句“薄霄”承接第二句“飞鸿”而来,第四句“栖川”是接第一句“潜虬”来说的。前面这四句还是他所比喻的意象。下面他说“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进”跟“薄”字意思相同,也是接近、追求。“德”指德业。“所拙”,我在这方面是愚拙的。如果要接近、追求德业,去建功立业,做很大的官,我才智、能力是笨的,我做不好,我不会做官,那么我就退隐,回到老家去种田。“力不任”,“力”是体力,“任”是担任,我不能够劳动。
  “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这里有不同版本。《古诗今选》是“徇禄及穷海”,可是戴君仁的《诗选》上是“徇禄反穷海”。“徇”也是追求,不是普通的追求,是有徇身精神的追求,就是宁可牺牲身体来追求,一种更强烈的追求。“徇禄及穷海”,他说我不能够完全不做官,我是回去种田,靠着种田来维持生活。
  一个人品德修养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你要穿衣吃饭,所以陶渊明说我有高远的理想,我不愿意做贪官污吏,可是我也要吃饭,我自己去种地。谢灵运就没有这种决心,所以他说没有办法,要追求官禄,所以现在朝廷让我到永嘉来做地方官。永嘉在海边,我牺牲了自己的理想来追求官禄,所以我就“及”,来到了海边。 我觉得“及”字比较好,因为他本来的家不在永嘉海边,不应该说“反”。“穷海”就是极远的海边。
  “卧疴”,他到海边就卧床生病了,住的地方四面看出去都是“空”,没有什么人烟,没有什么街市,每天面对的都是空寂的林野。“徇”“卧”是动词,“禄”“疴”是名词,“及”“对”是动词,“穷”“空”是形容词,“海”“林”是名词,对句对得很工整。
  开头这四句,第三句是接着第二句说的,第四句是接着第一句说的。“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的“进德”是从“飞鸿”的比喻来说,由心及物,他先说了物的意象,“飞鸿”指的是“进德”,“潜虬”是说“退耕”。这两句是从所比的意象回到自己内心要说的情意,他的结合是很密切的。现在他是把自己的内心说出来了,说我既然不能够在朝廷做官,我又不能够归耕,我就落到这样的结果和下场,我就落到荒凉的海边的下场。“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是“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的结果。所以他章法的层次非常紧密。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这两句不十分对偶。他说我卧病之后怎么样呢?我每天睡在床上,跟我做伴侣的就是“衾”———所盖的被,“枕”是枕头。“昧”就是糊里糊涂的,没有注意。“昧节候”,对于季节、气候的变化都不知道。我整天卧病在床, 所以对于大自然节气的改变不知道。“褰开”,用手拉开窗帷,“暂窥临”,短时间地向外边看一看。“临”是临望,从高处下望。我在病床上很久了,今天气候很好,我身体精神也比较好,所以就拉开了窗帷,暂时从楼上向下看一看。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 。”这两句就对起来了,他说当我向下看的时候,我就侧耳,“倾”是侧耳。有的人年岁大了,一个耳朵不太好,另一个耳朵比较好,他跟你说话老把耳朵转过来。侧耳听什么?“聆波澜”,听到底下有波涛的声音。“举目眺岖 ”,抬眼向远处看一看,“眺”就是远望,“岖 ”,我们常常说山路崎岖,“”是崇高的样子,就是山势起伏和崇高的样子。所以你看,“倾”“举”相对,“耳”“目”相对,“聆”“眺”相对,“波澜”“岖 ”相对。
  我在讲冯延巳词的时候引了很多李商隐的诗,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冯词所写的,不是现实的情事,不是明确的事件。他所写的是一种感情的境界,感情的情形谁看见了?所以我不得不用很多别人的诗,把这种境界传达出来。感情的境界,看不见摸不到,又不能像谢灵运的诗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而且引别人的诗篇来表现一种境界的做法,在西方的接受美学、符号学里面,叫“诗篇联想轴”。这是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发明,叫intertext(互文文本)。
  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索绪尔)说,语言有一个语序轴,一个联想轴。我现在所讲的谢灵运的诗,都是从他的语序轴来讲的。什么叫语序?就是语言排列的次序,他怎么说的?他说“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而且我说第三句跟第二句是接着的,第四句跟第一句是接着的,这是它句子的排列次序,是它的句法跟章法,是在句子的排列次序的这一条轴线上产生的作用。可是我讲冯延巳的词所用的,是联想轴上的作用,我讲温庭筠的词,也是联想轴上的作用,说“蛾眉”就想到楚辞的蛾眉,“画眉”就想到李商隐的画眉、秦韬玉的画眉。所以欣赏词的方法,尤其是早期这些词,联想轴的作用更多。
  而且你还可以发现,单句的一句,说“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动词、宾语等次序的颠倒,这是一句之中语序的颠倒。说它第三句跟第二句相接,第四句跟第一句相接,这是全篇章法上语序的轴线。至于说联想轴,“蛾眉”有什么联想,“画眉”有什么联想,这是词汇的联想。可是冯延巳的词,“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是它整篇让你联想到,李商隐的“飒飒东风细雨来”,杜甫的“且看欲尽花经眼”,这是整个诗的境界给你的联想。中国古代没有这些理论做基础,现在用西方的理论回头来反省地看一看,中国旧诗的欣赏完全可以说出一个道理来,这样讲才真的能够把诗的好处讲出来。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