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经济总第2866期 >2023-01-09编印

袁都村:
栽下“秋月梨” 长出“摇钱树”
刊发日期:2023-01-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村民正在为秋月梨剪枝。

村民正在为秋月梨剪枝。

  

本报讯 (记者 陈久玲 王光平 文/图) 近日,记者来到金坪乡袁都村,沿着宽阔的村道行驶,一栋栋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映入眼帘,田间横竖有致的梨树长势喜人,继续往深处走,沿路可见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又有平直的田间便道点缀其间。
  袁都村位于大宁河小三峡之巅,一条狭长的山谷地带,让当地成为偏僻且落后的山村。曾经这里十年九旱、道路不通、靠天吃饭,发展较为落后。更严重的是,由于村里没有形成产业,村组干部涣散、凝聚力不强,村集体经济为“零”,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村里几乎成了“空壳村”。
  “以前,我们村除少量烤烟产业外,其余都以传统农业为主。全村1300多人,就有600多人外出务工, 大部分土地成了撂荒地。”袁都村支书王承华说。
  为改变这一问题,近年来,袁都村借助梨子坪森林公园的吸引力及金桂路的交通优势,利用当地的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坚持“一叶一果一蔬菜”的发展思路,在巩固烤烟种植规模的同时,引进山东秋月梨、海阳甜柿、黄瓜、辣椒等优良果蔬品种,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201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把金坪乡袁都村作为烟台—巫山两地农业产业合作的集中实验示范区进行打造,建设烟台(巫山)农业产业园。于是,来自山东的专家们带着秋月梨种苗在袁都村落户,并成立了烟台水果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党支部引领+山东专家技术支撑+合作社统一管理+市场化销售+品牌化运营”模式,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打造东西部农业产业协作“升级版”,真正走出了一条东产西移、富民强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为让村民掌握种植技术,烟台水果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远程技术指导体系,加大对广大村民相关技术的培训。组织山东专家分村开展栽种、病虫害防治、地膜覆盖栽培等新技术培训;建立农技人员联村包片制,分村落实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的开展技术指导。同时,组织山东企业落实田间管理指导和技术服务,大力推动水肥一体化、网格支架种植、低杆套(间)作、生物防治等科学种植技术,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不仅教会了村民们如何更好地种植秋月梨,更为秋月梨的收成打造了良好“地基”。
  今年,袁都村共种植650亩秋月梨,已有300亩进入了初挂果期, 收获秋月梨10000余斤,收入10余万元。
  下一步,袁都村将依托袁都产业园,加快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引办自助式农家乐、乡村旅游体验项目等,打造集农业采摘、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同时,健全“党支部+集体经济+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合作社的作用,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