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经济总第2856期 >2022-12-14编印

巫山:
“好生态”带来“好效益”
刊发日期:2022-12-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陈久玲
  冬日,红叶渐次变红,与碧绿的江水、苍劲的远山、翻腾的云海构成了一幅缤纷壮美的山河画卷。
  近年来,巫山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到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持续将三峡库区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形成“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生态品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绿水青山“颜值”不断提升,金山银山“价值”日益彰显,绿色GDP占比达到7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2021年的34561元、12161元,年均增长8.2%、9.5%。2022年11月,荣获第六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好生态造就好风景 库区腹地变身美丽之地
  近年来,巫山主动扛起上游责任、强化上游意识,做好“水文章”、念好“山字经”、练好“气字诀”、打好“红叶牌”,构建起以小三峡·小小三峡和巫峡·神女景区2个5A、 一批4A3A景区为主的星级景区集群,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大昌湖创建国家湿地公园,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区域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近年来,巫峡儿女接续扛起守护长江母亲河的历史重任,扎实推进“三水共治”“水岸联动”,投资12.8亿元用于巫山县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PPP项目。深化长江、大宁河等消落带生态修复工作,实施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和长江十年禁渔,严格管控自然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关停拆除码头24座,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100%,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描绘了一江碧水向东流的壮美画卷。
  大力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绿化行动,累计造林140万亩,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2万余亩,治理水土流失1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7.6%。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原则,构建经果林、观赏林、生态林三带绿化效果,实现增绿与增收双赢。积极保护金丝猴、珙桐、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
  三峡红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生态宝贝。近年来,巫山种植以黄栌、乌桕、枫香、红枫为主的红叶景观林120万亩,建成全国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观赏期最长的红叶旅游观光基地。连续成功举办15届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吸引游客6000余万人次,综合收益421多亿元。“北有香山红叶、南有巫山红叶”驰名中外,三峡红叶已成为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自古以来,巫山云雨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美的化身。为了守护好头顶的这片蓝天白云,巫山坚决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关闭全县所有煤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98%以上,PM2.5、CO浓度自2017年以来分别下降34.1%、15.4%。获评“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天然氧吧”。
  好生态孕育好物产 山地农业变身致富产业
  巫山山地地貌地形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充分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光、温、水、气等基础条件,可谓“天公作美”。于是,巫山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产业发展原则,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模式、塑造品牌,推动生态为农业增值、农业为生态添彩。
  形成以“脆李+柑橘、中药材、核桃+烤烟、生态养殖”为主的“1+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规模化种植、组织化生产、科技化服务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果园、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100万亩,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
  建成脆李、柑橘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10个,创办食品加工、中医药等特色产业园,引进培育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厂10余家,培育脆李酒、脆李月饼、巫峡粉丝、中药饮片等加工农产品500余个。建成烟台?巫山产业园“双创”中心、烟台(巫山)博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有序开展巫山淫羊藿提纯等九大课题攻关。
  巫山脆李年产量13万吨,荣获“中华名果”“中国气候好产品”称号,品牌估值达22.56亿元,连续多年蝉联全国李品类第一,获评“中国脆李之乡”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注册“巫山恋橙”“巫山庙党”等地理标志商标,入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成功举办四届巫山脆李采摘节和三届长江三峡李花节,扩大巫山脆李、柑橘影响力,助力农户实现年均增收8万余元。
  好生态蕴藏好资产 沉睡资源变身绿色资产
  巫山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众多宝贵自然资源,蕴藏着丰富的森林、风光水储等绿色发展资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生态资源禀赋变现,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巫山风光水清洁能源资源储量超过240万千瓦,属于重庆开发条件最好地区之一。目前正与三峡集团合作建设百亿级风光水储清洁能源基地,已投产风光项目30万千瓦,占重庆总装机容量15%,两坪三溪光伏一期是全国最大的山地集中光伏项目,年均发电1.6亿度。大溪抽水蓄能电站开展预可研审查,已列入全国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
  积极推进储备林建设,全县森林面积增长至274.66万亩,森林蓄积量提升至615万立方米。通过林权赎买、林地租赁、林木托管等形式,将村庄“四旁”隙地和农民零散化、碎片化林木资源进行集中储备,森林碳汇储备显著增加。积极开展地票交易试点,完成地票交易415个16314亩,成交价款32.5亿元;完成地票预交易项目86个3389亩,成交价款6.8亿元。
  矿山也得是青山,完成6家露天非煤矿山修复提档升级,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1890公顷,彻底改变矿山道路泥泞、灰尘弥漫、满目疮痍的形象。持续巩固提升绿色矿山创建成果,编制完成《巫山县“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积极推进6家绿色矿山建设,争取产能指标2500万吨,有序开展页岩气、煤层气勘查工作。
  好生态带来好身心 城乡颜值变身生活品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巫山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合理安排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突出江城风格、山城特色,巧妙利用山、水、岸、桥、灯和隧道,统筹江城、江镇、江村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山下三峡港湾城、山上生态康养区协同发展,县城由7平方公里18万人向30平方公里30万人的规模拓展。建成红叶广场、烟雨公园、朝云公园、文峰公园等城市公园,做好坡坎崖绿化和空地补绿,城区绿化率达41.17%,真正做到推窗见景、开窗见绿。推出三峡之光情景夜游、宁江渡生态文化公园、南陵街·竹枝村等城市新名片,着力建设高峡平湖山水文化名城。
  抓好村庄规划,建设下庄、摩天岭、小三峡、神女峰特色产业发展区和龙骨坡粮食安全示范区5个示范片。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打造小组团、布局微景观,处处小桥流水人家、田园风光如画,让乡村看得见青山、留得住乡愁。曲尺乡柑园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竹贤乡下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巫山横跨长江巫峡两岸,位于神奇的北纬30°,立体气候温润柔和,可谓发展康养产业的“洞天福地”。充分利用海拔14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8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23℃等气候资源优势,高标准打造巫山云雨康养旅游度假区,构建起“康养+旅游、农业、文化、医疗、运动、研学”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创建以下庄院子为代表的三峡宿集,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
  巫山,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这里蕴藏着无数的“生态宝贝”。其中,有不少已变成“金宝贝”,给全县人民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铺就了巫山人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