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842期 >2022-11-11编印

诗圣少年游·杜甫和他的“间隔年”(九)
刊发日期:2022-11-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聂作平
  从台上可以看到,与公园毗邻的,是一些破败矮小的民居。民居前面,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街,太阳升起,几个老人面无表情地坐在家门口晒太阳。一条黑狗,一只黄猫,也凑热闹似地挤在老人们面前晒太阳。惟一让人感觉到鲜活气息的是公园入口处的广场,临时搭起一座舞台,舞台前放了许多长凳,像是有什么演出。虽然暂时还空无一人,但搭起的舞台和整齐的长凳,却在暗示要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喧哗热闹。
  一次是2021年,刚下过一场急雨的夏日早晨。这一次,女友早已成了孩子他妈,孩子也9岁了。
  和13年前相比,禹王台公园大了很多,那时候看到的民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园子绿色植物。旁边的牡丹园也与公园相通,可惜牡丹花期已过,无缘欣赏杜甫时代曾举国若狂的雍容大度的国花。
  幸好,吹台还是老样子。染上了漫长岁月的老建筑,从地面到立柱再到屋顶,以及庭院里的松柏,都有一种古意。苍苍的古意。
  一个老人在大殿背后的屋檐下练太极拳,无端地,我怀疑他就是13年前晒太阳的老人之一。
  杜甫与李、高二人的梁宋之游,一般认为,梁指开封。开封在战国时称大梁,唐时称汴州,至于汴梁之谓,要等到元朝以后。宋指宋州,即今河南商丘。春秋战国时,宋州是宋国首都。唐朝时,中原地区较今日更为温暖,普遍栽桑养蚕,宋州是当时重要的丝织品产地和交易中心。
  尤其重要的是,贯穿了半个中国的大运河就从宋州境内流过,宋州所辖十县,有一半得运河之便———大运河通济渠段自汴州雍丘入宋州界,经宋州之襄邑、宁陵、谷熟、宋城(宋城同时也是宋州治所)和夏邑五县,进入当时属亳州的永城。就陆路交通来说,宋州处于两京通往徐州、海州,以及两京通往江浙的驿路交叉点上。
  物资丰饶又得水陆交通便利,宋州一跃而为当时最重要的望州之一,开元时,有户达十万多。杜甫注意到了宋州的繁华———那时虽已改元天宝,但安史之乱的潘多拉盒子尚未打开,天下依然是开元以来的盛世景象: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商丘城区东面,是商丘市下辖的虞城县。摊在平原上,街道宽得有些空。加上行人稀落,如同一篇注水严重的抒情散文。出县城往东北行,将从一座大桥上越过一条水色碧绿的河流,这条河就是大名鼎鼎的通济渠。可以想象得出,当年河上也当是千帆竞发的盛况。而今,它的航运功能彻底丧失了,成为一道见证了历史风云的自然景观。在曾经舟楫往来,回荡着船工号子的河面,千屈菜与睡莲之类的水生植物蓬勃生长。
  中国古人把多水的低洼地带称为泽。如云梦泽、孟诸泽、鸡泽。这些布满沼泽湖泊,生息着诸多鸟兽的地方,在古人眼里颇为神秘,认为那是龙与蛇的家园。不过,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这些远古大泽纷纷消失———比如我想要寻找一些蛛丝马迹的孟诸泽。
  高适早年流落梁宋,乞食江湖,后来他出任封丘县尉时在诗里说,“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我本来在孟诸泽里以打鱼砍柴为生,是一个悠然自得的闲人。
  《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时曾经“导菏泽,被孟猪”。孟猪即孟诸,又作孟渚。意指大禹为了治水,曾经疏通了菏泽———菏泽为上古九泽之一,后来演变为今天山东菏泽市名,并在孟诸筑起了堤防。
  出虞城县城,平原广阔,绿意盎然的庄稼如同奔跑的绿浪,一直奔向遥远的天边,偶尔会有一些村落,像是从天上掉落在绿浪中,砸出了一个个灰白的或褐黄的坑。
  过了利民镇,黄河故道到了。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它经常人为或非人为地决口并改道,从而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多处故道。以商丘来说,就有两条。
  黄河故道一带,大地平旷低洼,水源丰富,这里,很可能就是当年的孟诸泽。
  孟诸泽,乃是杜甫与高、李二人漫游打猎的地方。
  孟诸泽自古以来就是田猎之地。汉时,商丘属梁国,梁王刘武权倾天下,在商丘周边建了颇多离宫别苑。《汉书·梁孝王传》称:“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平台三十里。”
  杜甫三人狩猎孟诸泽时,光阴已去刘武800多年,梁王宫殿园林自然早已毁弃。昔时的荣华富贵,只留得了秋草吹拂的破旧高台,三人凭吊一番,感慨一番。下得台来,天色已晚,于是带着打猎所获,一路东北而去。
  他们去了邻近的单父县,即今山东单县。去单父干什么呢?
  简单地说:吃烧烤喝大酒。烧烤的食材,就是孟诸泽打得的鸟兽。喝大酒的地方,是单父城里的东楼。
  他们还召了两名歌伎陪酒。美酒、美食、美人,再加上激情澎湃的诗歌,这场欢聚一直持续到凌晨才兴尽。
  像虞城一样,单县也地处平原。并且,与虞城相比,单县街头的行人和车辆还要稀,还要少,进一步衬托出大街的空阔。笔直的南环路上,两旁是长势良好的绿化树,梧桐、香樟、杨树,全都铆足了劲儿向着天空攀升,仿佛长得慢一些,就会被剁去巨伞般的头。
  “昔者与高李,同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单县城中心,我找到了那座数层台阶托起的方形平台。平台上,有青石砌成的琴桌和琴凳。平台名为琴台,即杜诗中说的单父台。单父台的建立,与孔子的弟子宓子贱有关。他出任单父宰时,把单父治理得井井有条。公余,宓子贱常到城边的一处高地上弹琴。后人为了纪念他,遂修筑了一座高台,名单父台,又称宓子台、子贱台。
  三人中,杜甫只到过单父一次,李白到过四次,高适很可能在单父客居过相当时间。故此,李白和高适各为单父写了八首诗,杜甫只是在诗中提及单父。
  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而言,有如此重要的诗人为它写下如此多的诗篇,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殊荣。
  杜甫晚年的追忆里,与李白、高适的同游惬意而潇洒。那个深秋的向晚,他们登上单父台时,从遥远北方刮来的秋风一个劲儿地吹,桑树与柘树叶落如雨,与田野间的豆叶一同旋转飞舞。落霜后的孟诸泽更加寒冷,大泽中的鸟兽发出阵阵悲鸣……
  也是在这首《昔游》里,杜甫描绘了历历在目的昔年欢乐后,感叹那是一个难以再现的盛世———惟有这样的盛世,才会有那种不可复得的人生好境。
  杜甫总结自己的早岁经历时,颇为自己的早慧骄傲。他直言不讳地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夙慧早熟,幼有声名,以至于“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王翰即以“葡萄美酒夜光杯”著称的边塞诗人,李邕是谁呢?他不是诗人,影响却比普通诗人大得多。
  李邕的父亲叫李善,注《文选》六十卷,是当时最有名的学者。李邕少年知名,增补了父亲所注《文选》,二书并行于世。更为重要的是,李邕是有唐一代最优秀的书法家之一,擅长行楷,官宦人家或寺庙楼观,往往请他书写碑文。他一生写碑达800多件,获得润笔达数万金。
  李邕生于678年,长杜甫34岁。李邕有一位族孙,叫李之芳,与杜甫是交往颇深的朋友。梁宋之游次年夏天,李之芳由驾部员外郎转任齐州司马。驾部是兵部下属四司之一,掌舆辇、邮驿、车乘等。员外郎与州司马级别相同。不过,唐时重京官轻外官,李之芳外放,相当于贬职。
  齐州即今山东省会济南,天宝年间一度改名临淄郡。齐州城内有一面湖,那就是至今仍被视为济南地标的大明湖。
  李之芳到任不久,就在大明湖畔修建了一座亭子,因位于历山之下,故命名为历下亭。亭成,他热情邀请杜甫前往一游。于是,杜甫、李白和高适都欣然前往。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