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经济总第2842期 >2022-11-11编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支招巫山 田间杂物“变废为宝”
刊发日期:2022-11-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 (记者 方丹 通讯员 梁洪海) 日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高立洪,带着精心研究的技术成果、发酵剂等,深入官渡镇水库村,在巫山县丰茂绿源农业开发公司核桃基地,开展有机肥制作演示与培训,将田间废弃物“变废为宝”,让当地果农受益匪浅。全县20多位产业大户参加培训。
  在核桃园内,专家详细讲解分析了有机肥在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降低成本、维护生态、增强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利用核桃青皮、杂草、秸秆等废弃物制作有机肥的原理与步骤,并现场解答果农提出的问题。专家强调,以前果农遗弃的核桃青皮是很好的有机肥制作原料,它与农家粪(也可以用1%的尿素代替)、杂草、发酵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把握好湿度后,用塑料膜覆盖,就地进行保温发酵,要求温度升到70度以上, 才能有效杀死病菌、虫卵,待温度降到30-40度时,再次翻转,促进氧气渗入,提升发酵强度。经过20-30天发酵,就成为天然有机肥。
  为让受训人员掌握有机肥制作要领,专家将精心编印的技术手册发放到大家手中,详细讲解有机肥制作的八个步骤,同时利用核桃基地的有机肥制作生产房,进行现场演示。指导果农将玉米秆、菜枯、食用菌废料、牲畜粪与发酵剂充分混合,撒上水分并检查湿度,再用透气膜覆盖,现场制作了一个有机肥堆,让参训人员实地感受了有机肥的制作过程。
  除现场讲解与演示外,专家还走进水库村村委会,利用幻灯片,生动、形象讲解发酵的多种配方和注意事项,进一步丰富果农的理论知识。
  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核桃大户自制有机肥的生产能力,让核桃园变成天然有机肥生产基地,促进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11月1日至3日,由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四川省人力社保厅和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巫山”活动举行,来自川渝两地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投融资、林业等领域的8名专家,在我县开展了为期3天的智力服务活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高立洪作为专家团一员,多次与我县林业局、核桃基地工作人员联系交流,详细了解果园生产状况,针对当前果园杂草、枯枝落叶、核桃青皮等废弃物利用少等现象,专门编写了一套发酵制成天然有机肥技术。为我县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为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带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