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2825期 >2022-09-28编印

三峡情深
—中国三峡集团 21 年定点帮扶巫山侧记
刊发日期:2022-09-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建巫山县三溪乡三溪村蜜柚产业配套设施工程。

新建巫山县三溪乡三溪村蜜柚产业配套设施工程。

赠送巫山县10辆旅游大巴,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赠送巫山县10辆旅游大巴,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巫山县官家溪水环境综合治理。

巫山县官家溪水环境综合治理。

援建的两坪乡华家村千亩脆李精品果园。

援建的两坪乡华家村千亩脆李精品果园。

两坪乡华家村光伏发电项目。

两坪乡华家村光伏发电项目。

  

  本报记者 卢先庆 文/图
  夏未央、秋初凉。
  阳光照射在成片的光伏板上聚集热能, 再转换成电能———在重庆市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村民们正在精心管护光伏设施。
  “我们村光伏发电项目共有360亩,涉及80多户农户,每年可增加10余万元的收入。”向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伍早青说。
  这一切,得益于中国三峡集团定点帮扶的具体举措。
  莽莽巫山山脉,在长江中游被截成长江三峡。三峡集团与巫山的缘分早已根植。三峡工程建设后,按照中央总体部署,自2002年起,三峡集团定点帮扶巫山县。“三·山”之情至此铸就一段辉煌历程。
  中国三峡集团定点帮扶巫山二十一年来, 始终践行“真诚帮扶、注重实效、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理念。坚持高位谋划,高标推动,以教育扶贫、医疗帮扶、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帮助巫山激活力、补短板、谋长远,为巫山县实现脱贫摘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央企责任、央企担当。
  截至目前,三峡集团累计援助巫山资金45322.68万元,项目111个。其中2016年以来,帮扶资金31031.68万元,重点实施医疗、教育、饮水、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旅游帮扶、同舟工程、干部培训等项目81个。
  扶基础:让巫山走出大深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1500年前南北朝时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如此评价的巫峡,在三峡工程实施后仍然是巫山现实的写照:交通闭塞、产业空虚成为巫山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峡集团盯准制约巫山发展的症结,从改善巫山基础设施开始,在交通、饮水、住房等建设项目上援助大量资金。
  2016年,三峡集团投入170万元,用于生态扶贫搬迁,完成曲尺乡月明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两坪乡仙桥集中安置点环境治理工程。
  2018年,捐赠资金360万元,专项用于曲尺乡、两坪乡、骡坪镇农村危旧房改造。
  2019年,援助资金7547.68万元、项目15个,涉及两坪乡和三溪乡危旧房改造项目、曲尺乡月明村安置点环境治理项目。
  ……
  于是,一条条宽阔的道路、一栋栋漂亮的搬迁安置点在巫峡大地呈现。
  家住两坪乡仙桥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陈贵田就是受益者之一。
  以前,他家住在巫山县最偏远的庙堂乡,进出乡里的唯一道路是一条背靠悬崖峭壁而建的黄土路,到一次县城要三四天。
  搬到仙桥后,陈贵田做起了木工,一年可以有几万元的收入。他说:“现在乘车很方便,坐公交两块多钱就可以到城里。在以前的村子里,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
  “村民们搬出来后,不仅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有了读书的条件,家庭未来的命运可能因此而改变。”陈贵田最感欣慰,“现在的条件与老家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跟陈贵田一样,搬下山的还有成百上千的乡亲,在集中安置点享受新生活。
  此外,在援建扶贫安置点的同时,三峡集团还投入资金779万元,援建了三溪乡场镇、建平乡柳树村大型集中自来水工程和福田镇胡家等村片区人饮工程,3个乡镇8个村的7200人直接受益,群众用上安全自来水。在大昌、建平等8个乡镇14个村,新建22口蓄水量总计可达7500立方米的骨干水池,架设管道17400余米。整治水毁工程2处、渠堰5000余米,保护耕地和柑橘灌溉1500余亩,直接惠及6500余人。架设竹庙公路桥、庙梁人行桥各1座,有3个乡镇18个村2万余人直接受益。新修三溪乡庙垭村至骡坪镇仙峰村公路4.5公里,整修双龙镇金花村村级道路5.5公里, 硬化三溪乡红花村至丹凤村村级道路4公里……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饮水难”“通行难”“居住难”。
  扶产业: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三峡工程对巫山的要求,也是三峡集团帮扶巫山的目标。
  扶产业增后劲,短期脱贫靠就业,稳固脱贫靠产业。如果将基础设施比作扶贫工作的基石,那么产业扶贫就是增强自身功能的催化剂。突出产业扶贫,是三峡集团对口帮扶,帮助巫山打造支柱产业。
  一片一片的麦田在寒风中泛着新绿,沸腾的工地点缀在崇山峻岭中。山谷,又回荡着钢筋加工的碰撞声、搅拌机的马达声……
  今年2月11日,春寒料峭。天刚放亮,下庄村就呈现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在三峡集团的援助下,下庄面条加工厂正加紧建设。
  下庄村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所在的村。当年,他带领村民在悬崖上凿出了8公里出山公路后,现在又面临发展的难题。
  2021年,三峡集团选派了优秀员工杜卫挂职副县长、张鹏挂职驻下庄村第一书记,落实了一批帮扶项目资金。下庄村面条加工厂(扶贫车间)项目便是其中一个,主要包含新建厂房、购置全新现代化加工设备等。
  根据规划,下庄村面条加工厂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项目投入使用后,将以当地农户种植的小麦等为原料,生产各种蔬菜面、全麦面,实现本村及周边乡村农民的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加工升级,还能提供一些岗位,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
  同样,两坪乡华家村的脆李远近闻名,但苦于林田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村民捧着“金疙瘩”,却换不来经济效益。三峡集团以产业帮扶为突破口,建设林田基础设施,促进脆李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生态脆李果园建设,为两坪乡脆李产业的规模发展、科学种植、品牌营销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这边坡上种脆李,那边坡上“种太阳”。三峡集团还支持农户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村集体资产收益,带动当地农户稳定增收。如今,位于三溪乡、两坪乡境内的三峡能源重庆巫山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82兆瓦,总投资约9亿元,是重庆区域装机规模最大的山地光伏项目。
  “三峡能源重庆巫山光伏项目自投产以来,已累计发电5.2亿度电,每年可减少标准燃煤4.9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4万吨。”三峡能源重庆巫山光伏项目总经理熊菲说,光伏产业的落地,为巫山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三峡集团还创新创造出“旅游+扶贫”帮扶模式,立足巫山美丽生态和旅游资源,助力巫山旅游产业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18年10月。当时,三峡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王琳一行赴巫山县调研。“三峡大坝每年有300万人次游客,如果能引流一部分到巫山,就解决了大问题。”调研中,王琳提出,三峡集团要利用三峡旅游公司在旅游管理和资源方面的优势,投入到巫山县定点帮扶工作中,推动两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旅游+扶贫”作为三峡集团定点帮扶新模式。
  针对巫山旅游投资和收入不匹配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短板,三峡集团创新拓展旅游营销渠道。2019年9月,三峡集团旅游公司与巫山县旅发集团合资联合组建全景旅游运营公司,建立完善销售体系,推出“车进船出”“船进车出”两日游,打造“水陆环线、直通车、自驾车”成熟产品链,将长江三峡游的两大核心景区三峡大坝与小三峡实现“无缝衔接”,构建“金三角”旅游环线。同时,免费赠送10台旅游大巴,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2020年还助力奉节、巫山,共同打造推动两峡一峰(巫峡、瞿塘峡、神女峰)核心产品,开通了三峡大坝至巫山县的红叶班观光船旅游线路,积极发挥三峡大坝引流作用,促进巫山游客增长。2021年4月10日,“宜昌-巫山”水陆环线观光游船旅游帮扶产品正式上线,为当地创造了1500余万元经济收入。
  此外,在三峡集团大力支持下,巫山将“生态+旅游+环境+产业”有机结合,全面实现从城镇到乡村的供水和污水全方位系统治理,实施的长江大保护项目,让生态美起来。三峡旅游公司通过资本参与,实体运作,发挥资源优势和管理经验的特长,推动旅游帮扶工作的常态化,有力助推了巫山文旅融合发展。
  同时,立足巫山资源自然资源的优势,加大巫山新能源项目建设,让产业兴起来。创新消费帮扶,帮助巫山探索打造曲尺乡柑园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助力开发“脆李有礼”系列为主的消费产品,让农民富起来。
  扶智力:“输血”到“造血”的蝶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峡集团深知,只有解决好巫山发展中的人才培育、发展理念、创新思维等瓶颈,才能真正让巫山发展起来。为此,他们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既援建项目、扶持产业,更强化“志智双扶”,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蝶变。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三峡集团派驻重庆市巫山县挂职干部王荣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现场接受表彰。
  自2018年1月,王荣刚前往重庆巫山时,他就坚定地表态,“组织派我到巫山挂职扶贫,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会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挂职三年多来,他心在巫山、情在巫山、干在巫山,在巫山脱贫攻坚的历史征程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三峡答卷。
  短短时间,他走遍了巫山最偏远的村庄,满脑子想的都是还有哪户村民“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没有解决,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解决高山区域季节性缺水、小型集中安置点建设滞后、产业发展薄弱、交通主干道损毁等“老大难”问题。
  如何将三峡集团的产业优势和巫山的脱贫攻坚无缝对接,他提出“旅游+扶贫、长江大保护+扶贫、新能源+扶贫”的建议,主动对接企地双方,推动产业帮扶措施落地实施。
  1000多个日日夜夜,王荣刚的足迹遍布全县26个乡镇(街道),一件件惠民实事,无不浸透着他的辛勤付出。
  “王荣刚同志是巫山最优秀的挂职干部之一。”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多次说,“荣刚同志工作用心用力,体现了央企干部勤勉务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这些话道出了巫山人民对他和三峡集团众多挂职干部的认可和肯定。
  与王荣刚一样,从三峡集团帮扶巫山以来,共派往巫山挂职干部16名。其中,三峡集团驻巫山县三溪乡桂坪村第一书记王光信、长江大保护巫山项目部郑杰、新能源两坪光伏电站刘希彬、旅游扶贫工作组刘娜4位同志荣获“2020年巫山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这些三峡集团帮扶巫山优秀的代表,成为巫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厦的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教育是民生之本,更是强国之基。三峡集团始终将教育扶贫作为帮扶的重中之重。2002年以来,三峡集团援建巫山县职教中心读书楼1栋7300平方米、驾训楼1栋600平方米;扩建大昌兴隆中学教学阵地、食堂、宿舍1万余平方米;新建和排危改建20所中小学校,改善全县23个乡镇硬件教学设施。援建巫山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完成困难学生救助159人。
  尤其坚持以人才支援为引领,不断加强双方干部、技术人才等交流学习,扩大双方在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2019年以来,三峡集团援助巫山开展教师培训22批次,近10000人次;组织党政干部、教师、医生、农技人员外出培训1883人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21年弹指一挥间,三峡集团与巫山共同谱写的手相牵、心相连《协作曲》在美丽三峡中久久回荡,永世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