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左)为村民早已干涸的水池灌满清水。
本报记者 曾露 文/图
“送水车来了,大家快来接水!”8月15日上午,一辆装满干净饮用水的送水车驶进双龙镇笔架村。看着清澈的水汩汩流入自家蓄水桶,村民们、干部们都高兴地笑了。
入夏以来,双龙镇降雨量严重不足,气温持续走高,多次蝉联巫山县气温榜三甲,抗旱形势十分严峻。笔架村旱情严重,成为该镇干旱重灾区。抗旱救灾,保障村民的生活用水,成为了重庆开放大学派驻双龙镇笔架村第一书记张伟的心头大事。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干旱,张伟和村支两委提前谋划,今年6月,在笔架村4社任家湾建成200方左右抗旱池一个,以期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但遗憾的是,抗旱池竣工以来很少下雨,导致抗旱池作用发挥不明显。旱情加剧后,为了缓解旱情对村民生活、生产的影响,张伟依托网格化管理和微信群,随时收集用水情况。并与村支两委多次召开班子会,根据旱情研究应急预案,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抗旱。
进入8月,随着40℃以上的高温持续出现,一些地方生活用水出现困难。从8月15日开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张伟和笔架村的党员干部联系水车、寻找水源,为缺水群众把清亮亮的水送上家门。
“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他们遇到的难题,就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我相信干旱终会结束,我们一定能千方百计保障村民生活用水!”张伟表示。
据悉,为了抗击旱情,自7月以来,张伟带着驻村工作队员顶着炎炎烈日多次进山,寻找新的水源,始终将保障村民用水放在第一位。并利用入户走访、开院坝会的方式,引导群众转变用水观念,倡导节约用水。同时,还和村支两委一起帮助村民整理送水管道、清洗储水用具,为村民早已干涸的水池灌水。
目前,虽然高温仍不退,但当地村民的情绪平稳,生活有序。村民徐红说:“多亏了张书记他们顶着高温来给我们送水吃,特别感谢他们,这让我们心里都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