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2807期 >2022-08-15编印

奇迹在巴山渝水间生长
刊发日期:2022-08-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透过丛丛李树眼望长江,阳光下,江水宛如一条碧玉般的腰带穿过青山绿水间。此刻,王恩海的心情格外舒畅:今年是个丰收年,他种植的十多亩脆李基本销售待罄,十多万元揣入腰包,怎会不惬意!
  王恩海是重庆市巫山县权发村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以前种植“三大坨”(苞谷、洋芋、红薯)为主,年收入不过1万元。2011年底,他开始种植巫山脆李。如今,王恩海的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当地闻名的种植大户和致富能手,年收入也增长十倍多、超过12万元。
  这样的奇迹在巴山渝水间并不罕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重庆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落实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守住守好了粮食安全底线,扎实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促进了农民收入翻番。
  挖掘山水潜力 丰富百姓“粮仓”
  巴渝多山,一山望一山;巴渝多水,一水带一水。重庆拥有超8万平方公里的山地丘陵和510条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
  山高坡陡、沟壑纵横,重庆山地丘陵面积占比高达98%。全市耕地2800多万亩,常住人口人均0.87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户均不足4亩;全市15°以上坡耕地占39%,单块面积在1亩以下的耕地占80%,中低产田比重约70%。
  人多地少,地块零散,耕地质量不高问题突出。如何突破资源禀赋束缚,更好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丰富“粮仓”是发展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打“科技牌”、唱“林草戏”、念“江河经”,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重庆走出了一条新的实践之路。
  在南川区白沙镇顺竹村,田里的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的生长逻辑每个村民都能说会道:在稻田里养鱼虾,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