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2796期 >2022-07-20编印

长江边“长出”世界自然遗产地记者徒步11公里找寻生态“密码”
刊发日期:2022-07-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接第一版)罗佑雄说,虽然昨晚下过雨,但河水依然清澈见底,以前溪水在雨后可浑得厉害。
  走走停停,记者沿途看到,峡谷里林木郁郁葱葱,山涧中溪流水声潺潺,小道旁退耕还林的坡地满是绿意。
  “此前,保护区一直面临着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难题,可喜的是,随着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易地搬迁稳步推进,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张克太说,遍布保护区的200多个红外摄像头,还捕捉到金猫、云豹等濒危野生动物的身影。
  受益于秦岭、大巴山和巫山山脉的屏障作用,许多珍稀动植物“隐居”于这片生态秘境,五里坡也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目前,已发现维管植物3001种、陆生脊椎动物447种,其中包括斑羚、林麝和金丝猴等珍稀濒危或特有野生动物。
  近年来,巫山各类生态移民达3万多人,越来越多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变成了“无人区”,在长江上游发挥保护涵养水土、维护物种多样性的作用。
  “以前是大自然给人让住处,现在是人给大自然腾地方,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启了巫山生态保护‘新篇章’。”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说。 (转摘于7月18日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