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783期 >2022-06-17编印

靳丽华的家
刊发日期:2022-06-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周善梅
  立冬后的三溪,暖阳高照。山上的树叶由青转紫,正在酝酿一场冬天的红色盛宴。山下流淌着溪水,两岸是茂盛的芭茅,浅紫色的芭茅花整整齐齐地矗立着,如同在雄浑的旋律中,千千万万的花穗迎风招展。忙完一天的工作,靳丽华伫立于桥头,若有所思地望着那些迎风而立的芭茅。不远处,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郑万高铁工地。山的那边,是远在涿州的儿子。对儿子的思念如同河边的芭茅,在身体内疯狂往上蹿,直堵到喉咙口。
  四年前,小靳把八个月的儿子交给父母,随着中铁十八局来到巫山三溪,一晃已是两年半。离家那天,儿子尚在熟睡。亲亲儿子长长的睫毛,在老公的催促下,她恋恋不舍地离开儿子,离开家,带着对儿子的牵挂,和老公踏上了南行的列车。
  再次回家,是儿子生病住院。或许是母子连心,白天上班时丽华总是心绪不宁。傍晚时分,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在电话里焦灼地说孩子高烧不退。来不及多想,请人将自己送到宜昌。到宜昌已是晚上十点多,匆匆买了一张到北京的硬座,坐了十二个小时的车到涿州。下车直奔医院,带着愧疚在医院守了孩子五天。等孩子稍稍好转,她又背着母亲,悄悄买了回巫山的车票。孩子需要她,工作更需要她,她是高铁千千万万中轴承运转中的一颗。孩子可以交给外公外婆,而轴承要运转。在做母亲和干工作的艰难抉择中,她毅然坚持了后者,只是把愧疚的心留在了孩子身边。
  每天和孩子视频,隔着屏幕看孩子拼七巧板。儿子问妈妈喜欢哪些图案。妈妈说我想中国地图。儿子拼了地图说我看得见妈妈,我可以找到妈妈了。儿子说的是地图上妈妈上班的地方。视频上那个“靳在咫尺”的妈妈只不过是电视上的一个影像,像孙悟空奥特曼,他们永远走不出屏幕。只能看着他们,却拉不着他们的手。一向刚强的她瞬间泪目。天长日久,她是不是只是孩子心里的一个影子。夜长难寐,她辗转反侧。
  靳丽华是铁二代。童年的记忆中,大年三十,本是一家团圆的日子。爸爸却没回家,他是铁道兵,转业后在工地。小小的丽华和哥哥树华早早等着吃团年饭。吃过团年饭,她就和哥哥就急急地往街上跑。他们要早早地占据电话亭,爸爸说过六点会给他们打电话。哥哥长得高,腿长,跑得快。
  “扑通。”丽华被一块石头拌住,不小心摔在地上,这对她来说就像妈妈亲她时一个响亮的吻。可能太冷,她丝毫不觉得痛。“哥哥,等等我。”哥哥只顾门心思往前跑,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淹没了妹妹的呼叫。妈妈也从后面来了,拉起妹妹,直奔电话亭。跑在前面的哥哥够着脚,将磁卡插入电话机。等待的时间是那么漫长,终于等到了六点,等到了电话铃声,听到了爸爸熟悉的声音。妈妈拿着话筒,兄妹俩把耳朵都凑在话筒前,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重要信息。一根短短的电话线,将天南地北的一家四口紧密团聚。
  爸爸在修路,等路修好后又赶向下一个工地。所以爸爸总是坐不上自己修的路,他一直在偏远的地方。有时一年半载回不了家。寒暑假时,妈妈会背着她,拉着哥哥,去爸爸的工地。一路奔波,妈妈汗湿的背就是她移动的家。到了山里,她喜欢扎着彩色塑料条的帐篷,虽然冷,夜晚风吹得彩条沙沙作响,还有风灌进来,至少这个简陋的帐篷可以安顿,作他们临时的家。可以在爸爸妈妈身边,在爸爸的故事里入睡,她睡得踏实香甜。
  童年的经历并没有阻挡住她追寻父亲的足迹。子承父业,大学毕业后,她和哥哥一样,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铁路事业。第一次踏上内蒙,她没有看见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丽景象,看到的只是满目荒凉,极目所见,看不到一个小村庄,只有半山腰的一个小卖部。全站只有她一个女孩,每天守着拌合站单调的仪器,一守就是一年多。幸福总会降临那些坚持者,当然,她也收获了幸福的爱情,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
  北方姑娘靳丽华有着南方的温婉柔美,内心蕴藏着坚韧,她是刚柔相济的完美结合。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说话才会云淡风清。她只是铁路建设中普通的一员。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普通一员,缔造了浩瀚雄伟的高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