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2769期 >2022-05-16编印

巫山光明村的光明未来
刊发日期:2022-05-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

  

  初夏,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晴雨相间,其景正如苏轼所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如画的风景里,巫山县大昌镇光明村二社村民王存银正忙着为橘树施夏梢肥,“以前我们都在大宁河里打渔,现在上岸了,趁着光明生态半岛的建设,发展点产业,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大昌湖,是三峡工程蓄水后在大宁河大昌段形成的湖泊,也是三峡库区面积最大的湖泊;光明村所在的半岛三面环水,状如鹰头嵌入大昌湖。
  如今的大昌湖碧波荡漾,湖面倒映着四面青山,鸟儿戏水游弋;岸上的光明村,以原乡村落、生态农业、农耕文化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已具雏形,有效地带动了村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多年前,光明村及其所在的大昌湖,却是另一番景致。
  湖水水质越来越差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大昌湖的成湖原因特殊,其水的流动性与天然形成的湖泊相比较差,且当时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唐威介绍,大昌湖湖面及湖岸曾垃圾遍地,周边村镇的污水未经处理便排入湖中。
  光明村龙池渡口处水域,在大昌湖成湖后成为一处回水沱,大量垃圾曾在此汇聚。
  “湖面的垃圾有一两米厚,人踩在上面都不得沉下去。”光明村党支部副书记肖明德回忆,堆积的垃圾滋生了大量蚊蝇,曾经人来人往的龙池渡口也变得门可罗雀。
  与此同时,三峡水库丰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在大昌湖湖岸形成了高差30米的消落带。
  “枯水期,周边村民就在消落带上种菜、养猪和鸡鸭;丰水期,菜地残留物、畜禽粪便就被带入水中。”唐威介绍,三峡成库之后,随着水位抬升,大宁河航道得到改善,两岸还出现了石膏厂、砂石采挖和粉碎厂等20多家以河砂石为原料的加工运输企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大昌湖水质越来越差,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不仅如此,沿湖居住的不少村民世代以打渔为生,过度捕捞也导致湖中鱼类数量急剧减少。
  “鱼的数量和种类都越来越少,有时候一天都捞不上一条鱼。”打渔无法维持生计,光明村除了少许渔民还在坚持外,大多像王存银一样,选择外出务工。人去楼空的光明村越来越萧条、凋敝。
  巫山,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其出境水质监测结果代表着长江重庆段的水质情况。大昌湖所在的大宁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其水质好坏将对长江干流水质产生重大影响。
  如何才能在修复大昌湖生态环境、提升水质的同时,推动光明村等村子的乡村振兴,成为巫山决策者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多元保护与修复大昌湖生态环境逐年改善
  5月,雨后初晴,大昌湖畔的橘园里。村民彭美林斜坐在自家砖房前,看着不知名的鸟儿在橘园里驻足,脸上挂满笑容,“环境好了,鸟儿越来越多,好多我连名字都叫不出。”
  在种植柑橘之前,彭美林经营着一家养殖场,“这个房子就是养殖场,主要是养牛,养殖废水就直接排到湖里了。水里、岸边闹哄哄也臭烘烘,鸟儿都不愿意在此落脚。”(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