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总第2756期 >2022-04-11编印

烟台支教团 情爱洒巫山
刊发日期:2022-04-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都爱青老师教孩子们吹竖笛。

都爱青老师教孩子们吹竖笛。

  

  本报记者 王忠虎 文/图
  山东烟台,重庆巫山。虽相隔千里,因东西扶贫协作将两地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烟台已派出六批支教团队走进巫山,给山区孩子带来了一束束暖光。
  这些支教老师分别来自烟台工贸学校、福山区尚德中学、龙口中学等学校。他们怀揣“支教巫山,山海情深”的梦想和憧憬,经过千里舟车劳顿来到巫山,分配到巫山县的官渡、骡坪等山区乡镇学校,从而踏上了他们的支教之旅。自他们踏上巫山的土地,他们便把巫山当作第二故乡,兢兢业业奋战在山区教育一线,为巫山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000余册爱心图书捐赠山区学子
  支教官渡中学的烟台工贸学校孙美霞老师,来到巫山后,教学科研之余,她还抽空跟随巫山师培中心的领导一起到乡镇考察调研。调研过程中,她看到有些教学点条件比较艰苦,有的教学点一个班级只有三个孩子,被深深震撼,便萌发了为山区孩子做点什么的想法。
  孙美霞作为烟台牟平区作协理事,她便跟牟平区作协主席沟通,决定为孩子们捐赠一批书籍。“看似简单的事情,实施起来却并不简单。”孙美霞说。因为图书需要有专人接收、并严格查验,确保送到孩子们手中的书籍都是健康、积极、向上的读物,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和精华书籍。经过一系列细致的工作,最终将1000余册图书发到巫山。其中,仅运费就花了1000多元。
  书籍运到后,孙美霞与支教团的领队蒋杰又到巫山县教委衔接,让这批优秀的少儿读物顺利送达孩子们的手中。当看到孩子们捧着这些书籍如获至宝,认真阅读时,孙美霞老师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她希望巫山山区的孩子们能从小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从书本中获取营养,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增加一份努力学习的动力。
  心系学生送关爱
  周佳鹏老师来自烟台龙口第十中学,支教于巫山县骡坪初级中学,任教八年级物理课。标准的山东汉子,对孩子却有一颗细致的心。
  周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冬天里,他发现任教班级没有热水器,学生都喝凉水,便主动为学生购买了热水器。部分住宿生虽然有暖水袋,但取不到热水暖被窝,周老师就主动在寝室为学生烧热水,灌暖瓶,给他们以温暖。当发现班级有些学生手部冻伤严重,周老师即刻采购两大盒芦荟胶,分发给同学们涂抹,用来防冻伤。
  去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周老师了解到骡坪片区木耳教学点学生少、专业老师短缺后,在不影响八年级物理教学的前提下,每周四或周五定期去木耳义务送教。学校没有微机室,就与一起来支教的徐冬青老师商议,由徐老师负责筹备电脑,自己就负责筹措资金购买电源电线和插排,并搭建起了一个简易机房。今年开学后,周佳鹏发现电脑网线经常绊孩子们的脚,他又和徐老师采购了无线网卡。同时还给该教学点捐赠了一批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给同学们上科学课、体育课,同孩子们一起劳动。为了不给木耳教学点增加负担,每次他们都是自带食材,没课的时候就去帮厨,并把制作的馒头、水饺、馄饨等与当地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分享。
  有一次,周老师不幸腿部拉伤,无法正常行走,去医院检查,医生要求他卧床静养至少二周。但周老师怕耽误学生学习进度,也不想给其他老师增加工作量。他便在学生的搀扶下,一直坚持拄着拐杖上课,直到伤愈,也没落下一节课。有付出便有收获。当年秋季,全班学生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并得到了学校及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
  与山里孩子结下深厚情谊
  来自烟台的都爱青老师支教于骡坪小学。支教期间,在骡坪片区教办带领下,支教小组一行走访木耳小学教学点。
  该教学点是一所只有38个学生的学校。当看到在有一个班只有3人的课堂上,老师们依然精心设计课件,认真上课。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他们泪目。都爱青、徐冬青、周佳鹏3位支教老师也很受感动。于是,他们3人商定,自发组织了送课活动。当了解到这里的孩子不会弹奏乐器,爱唱歌、爱吹竖笛的都老师发挥自身特长,自费购置了竖笛,为孩子们开设音乐课、英语课。几节课下来,孩子们已经能吹奏简单的曲子,用简单的英语了。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心里甜丝丝的。每次离开学校的时候,看着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样子,都老师心中也感到一丝酸楚。
  半年支教结束后,都老师回到了烟台。但她多想还为山区孩子教点什么呀。今年正月初七,都爱青老师接到了烟台教育局的通知:本学期继续到巫山支教。“又有机会为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多做一些事情了。”都爱青想。她当即收拾好行李,赶赴巫山。当来到木耳小学,刚跨进校门时,就有眼尖的同学喊起来了:“都老师,真的是都老师。”同学们一下子呼拉拉围到都老师的身旁。并“都老师,都老师”的叫着,还时不时有人过来塞点小礼物———糖果、水果、手花……一个叫张启福的孩子说:“都老师,我过年的时候打电话给您拜年了。”这时,都老师才知道,大年初一那个没有留下名字的拜年电话,是远在巫山的一位学生打来的。徐冬青、周佳鹏对都老师说,开学时,孩子们没有看到都老师,一个劲儿追问着,听说都老师这次不能来,一张张小嘴都撅了起来,很感失望。听到这一幕,都老师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抚摸着孩子们的头,眼睛湿润了。哽咽着说:“都老师回来了。都老师再也不走了。”
  来自龙口实验中学、支教于骡坪初级中学的田雪洁老师,教学之余,常参与教研活动,并充分发挥教研优势,促进教师素养的共同提升,撰写出了《巫山支教随笔》等文章,并相继刊发在山东《大小新闻》《烟台日报》和《烟台教育》等媒体。
  据了解,自2018年至今,烟台市教育局已选派六批优秀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来巫山县开展“组团式”支教。他们把汗水洒在巫山,把关爱送到巫山,把美德播种巫山,以满腔热情投身巫山教育,用言行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支教精神。并扮演着鲁渝协作中“桥梁”、“纽带”和“使者”的角色,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加强与巫山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共融发展。为巫山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激发了新活力,对助推巫山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支教团团长蒋杰说得好,“作为一名支教团成员,我们着眼巫山教育的未来,为山区孩子带来一束暖光,我们要让爱心的种子继续在巫山生根发芽,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