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总第2716期 >2021-12-29编印

茶园村来了个“王书记”
刊发日期:2021-12-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王书记(右二)和驻村工作队员走访农户。

王书记(右二)和驻村工作队员走访农户。

  

  本报记者 侯月 通讯员 彭孝华文/图
  县水利局改非领导王昌松,2019年10月被派驻大昌镇明阳村担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今年5月,组织上决定将他从大昌镇明阳村派驻到骡坪镇茶园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接到通知后,他未作停留,和同事兼队员的谢钦模,提前赶到骡坪镇茶园村“报到”了。
  为便于工作,村支书老邱把驻村工作队的住宿就安排在村便民服务中心二楼的一间屋子里,把楼梯间的一间小屋改造成厨房。王书记打趣地说:“我们的‘两不愁’有保障了。”
建减压池,根治季节性缺水接下来,驻村工作队便开始走村串户,了解情况。花了近一个月时间,王书记把全村四个社685户的情况摸了个遍。他在工作日志本上密密麻麻记下了所走过的农户的基本情况,哪家有多少人,种了多少地,栽了多少果树,有什么困难和愿望,他都记下来了。
  通过入户走访,王书记了解到茶园村尚有30余户群众存在季节性缺水,从朝阳坪水厂至茶园村的水管道,因为落差原因,需要通过调节水压保障正常供水,群众迫切期盼望建一个减压池。于是老王召集村支两委开会商议”老王一脸沉重的说道:“吃水是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吃水问题就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会后,老王立即向局领导汇报了面临的季节性缺水困难,得到局领导高度重视,派片区领导和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决定在茶园村与骡坪村交界处新建减压池一口并设计管道铺设路线。没过多久,在老王的亲自安排下,减压池建好了,存在季节性缺水的农户全都安装上了水表,吃上了干净水。茶园二社的五保户何龙俊住处离主管道有600米,成本较高,王书记马上表态,特事急办,为其接通了水管道。通水那天,有先天性语言障碍的何龙俊握着王书记的手,一个劲地“啊啊啊”,以表示对王书记的感谢。
  做细做实防返贫监测
  时间过得真快, 不知不觉过了三个多月。除了走访群众,开院坝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王书记平时关注最多就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特殊困难人群。每个月他都要到这些农户家中走一走, 看一看。“老李,你娃儿在外面收入怎么样?这个月寄了多少钱回来啊?”“老张,你小儿子读书成绩好不好?”“老崔,你媳妇儿的病现在怎么样了?”王书记一进门就要和他们聊上好一阵子,没过多久,大家就很面熟了,“王书记”这个称呼也在全村亲热地传开,许多老年人反而不记得王书记的本名了。
  王书记总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最难的还是防返贫工作,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句话形容农村是最恰当的,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方面最重要的是“防返贫监测要做细做实”。
  五社脱贫户李先金家3口人,大儿子因肢残无法创收,主要收入来源靠小儿子在广东务工挣钱,殊不知他小儿子今年突发脑溢血,通过医疗救助后费用仍然偏高;还有三社脱贫户崔贵富,家庭人口5人,以往依靠其妻姚大凤在外务工,今年因突发心梗死,重新陷入困难境地。老王了解情况后,和村里研究,按照防返贫监测要求,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通过五步识别法,将两户突发困难户纳入了防返贫监测对象,并积极为他们申报低保帮扶和临时救助等政策。
  成立产业管护社会化服务队
  茶园村因茶而名,因茶而兴。全村种植茶叶面积500亩,脆李1000亩,草莓50亩,开办农家乐15家。王书记把茶园村现有产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盘底, 通过走访调研后,他发现,有部分田间果园草多树稀,一片枯黄,根本没人管护。于是他和村干部一起到这些户进行动员,开展果树清园除草、打枝施肥等工作,结果发现许多家庭中的年轻劳动力到市外务工去了。
  “这些年,脱贫攻坚虽然让贫困山区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乡村振兴才刚起步,要真正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才是关键……”王书记在群众会上讲道。
  为了解决脆李等果树无人管理问题,他和村里一起想办法,成立了茶园村产业管护社会化服务队,并召集在家的党员成立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实行“村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志愿服务队+农户”的集中管护模式,从而解决了一些外出务工家庭产业管护“虚空”问题。
  同时,为了产业发展在技术方面有保障,王书记还主动联系县农业技术部门到村开展脆李、茶叶技术培训。而为了实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点开花”的目标,又引进水蜜桃种植项目,已于11月下旬便栽植到位400亩。王书记更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多数群众对种植茶叶较感兴趣,目前全村已经小有规模,并且建有一座小型茶叶加工厂,现在只需要再适度增大规模和在精加工上下一些功夫,就可以为群众带来更大的收入。于是他又开始忙着下一个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