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峡景区·红叶映衬下的大宁河特大桥。王忠虎 摄
巫山机场。向君玲 摄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巫山县坚持以大交通促进大开放、大开放引领大发展,加快建设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互联互通,更好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
“水陆空铁‘四式’联运是巫山立体交通的重要拼图。”巫山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巫山地处渝东门户,是东向长江经济带进入重庆的第一站,具有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打通对外“大动脉”、畅通对内“毛细血管”、促进内外“血液循环”,成为巫山打造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的三个重要抓手。
2019年8月16日, 随着华夏航空G52685次航班降落在巫山机场,结束了巫山不通飞机的历史,架起了巫山与世界联结的空中走廊。目前,巫山机场已开通巫山至广州等地9条航线,正积极争取上海、北京等地航线。
步入“云上交通”的巫山也即将迈入“高铁时代”。目前,随着郑万高铁巫山段全速推进建设,全线轨道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电网和栅栏网安装等工作,预计今年12月上旬进行达标评定,12月底达到通车条件。巫山还将结合郑万高铁建设进度,高标准、高水平设计巫山早阳高铁站。
高速和水路建设也是打通“大动脉”的重要环节。据介绍,今年以来,两巫高速巫山至大昌段除龙井互通外其余土建工程全部完成,两巫高速大昌至巫溪段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G6911安来线奉节至巫山段高速加快建设,江南高速万州至巴东巫山段已完成工程可行性招标,巫山至官渡高速完成行业审查,“井”字形高速公路网逐步形成。同时,借助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推进红石梁综合货运港、大溪综合货运物流港、抱龙矿石专用货运港等综合货运港口建设。
“如果说航空、高铁、高速、国道、水运是立体交通的骨架、大动脉,那么农村公路、城市环线、旅游道路则是编织内网的‘毛细血管’。”巫山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巫山已经建成“四好农村路”3206公里,累计建设农村公路5643公里;县城“内环”“外环”建设加快推进,桂花北路、白泉至马垭口基本完工,桂花大桥、平湖桥至早阳高铁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加快8条旅游大环线建设,建成旅游公路600公里,建成景观公路550公里。
为了促进内外“血液循环”,巫山加快提升内外交通互联程度、互通深度,完善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交通网络。比如,巫山早阳高铁站将建设成为集高速铁路、候机楼、长途客运站、公交首末站、出租车停靠站等多种交通功能为一体,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
日益完善的立体交通格局正使巫山由全市交通末端逐渐升级为重庆向东开放“桥头堡”。预计,到2025年,巫山将基本建成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和“水陆空铁”联运示范基地,实现“1小时相邻区市,2小时重庆主城,4小时京津冀、长江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交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