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2688期 >2021-10-25编印

调整国民经济初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刊发日期:2021-10-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三、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与初步改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调整国民经济,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巫山发展国营、集体工业,县烟厂、磷肥厂、罐头厂、田家煤矿、双桥纸厂、水溪套电站陆续建成投产。1978年后,采取“国社联办、社社联办、社队联办和队队联办”等形式,大办乡镇企业,相继建成福田水泥厂、大昌水泥厂、平南水泥厂。 至1980年,全县乡镇企业428个,从业者4074人,产值600万元。1978年,各厂矿建立健全各项劳动规章制度,做到出勤有纪录,生产有定额,领料有手续,改变了无章可循的状况。1979年,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加强了企业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考核出勤,定额管理,联产计酬;材料消耗定额,节约有奖,超耗有惩;财务管理上,坚持财经制度,精打细算,紧缩开支,勤俭办矿, 开展节约活动, 实现扭亏为盈。1980年,更加注重经济管理,试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把企业经营的好坏同职工利益结合起来,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奖惩制度,减少了“大锅饭”弊病。 同时,为扩大生产能力,促进生产发展,大搞挖潜、革新、改造。1981年,全县国营企业制定领导岗位责任制、劳动考勤制、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次年,全县工矿企业开展“抗灾夺高产,立功创劳模”竞赛。1980年以前,乡镇企业注重岗位责任制,忽视管理,存在企业吃大锅饭、管理无章可循的现象。1981年,成立社队煤窑整顿领导小组, 抽派人员检查全县84个小煤窑安全,33个煤厂、78口井安全合格,继续生产,51个煤厂、77口井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则,停止生产。1981年,全县各个企业普遍试行了经济责任制,把责权利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吃“大锅饭”的现象,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通过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对企业进行整顿:抓好整党整风,加强领导班子和党组织的建设。抓领导班子的思想整顿和干部的教育,把在整顿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提拔到领导岗位;大搞“挖潜、革新、改造”,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发展生产,广开门路,大搞增产节约,大抓经济效益。通过“学大庆”,各工业企业恢复和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生产走上了正轨。澄清了认识,企业只有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才会有出路,才能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从思想、组织和管理上纠正“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为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创造条件。1978年至198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672万元增加到2295万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