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2653期 >2021-07-26编印

我热爱扶贫工作,不能半途而废
———扶贫战线的“老黄牛”朱钦万
刊发日期:2021-07-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朱钦万(左一)走村入户了解脱贫攻坚情况。

朱钦万(左一)走村入户了解脱贫攻坚情况。

  

  本报记者 王忠虎 文/图
  2900余平方公里的巫峡大地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65万巫山儿女几乎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就是在巫山扶贫岗位工作了长达13年的“扶贫达人”———朱钦万。近日,记者采访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朱钦万先进事迹时,与他一起工作的同志都说,他岂止是“扶贫达人”,他就是“扶贫豪杰”。
  朱钦万自2008年2月调至县扶贫办工作担任副主任,分管生态扶贫搬迁,2009年任扶贫办主任至今。工作中,他就犹如一头“老黄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忘我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因工作艰辛,他的身体染上了不少疾病,领导心疼了,其间多次找他谈话,给他“调岗换位”,都遭到拒绝。他说,“我热爱扶贫工作,不能半途而废,还要继续给巫山的贫困户做点事情。”
  就这样,他牢记使命,勤政为民,揣着为民情怀,充分发挥自己熟悉农村工作经验特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忘我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他总是坚持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几次找医生在办公室边输液边工作,2018年“国检”和相关考核期间,他带病坚守在第一线,几次晕倒在楼梯间,直到检查组离开,才到医院住院并实施两次手术治疗。开展结对帮扶时,他主动联系最贫困的4户,定期进行入户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经常节假日不休,带领县扶贫办一班人,长期忘我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前沿阵地,用优异成绩将各项扶贫政策贯彻落实在巫山大地上,使巫山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近几年,全县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余公里,硬化农村公路2500公里,农村公路通组通达率100%;新建(整治)饮水工程3500余处,架设饮水管道2.23万千米,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变化前所未有。同时,他主动积极协调推进全县“1+3+2”特色主导产业,规模种植烤烟、脆李、中药材、柑橘和核桃等特色产业近85万亩,带贫效益明显。指导相关部门和乡镇精准落实教育、医疗、住房及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惠民政策, 支持贫困群众转移就业4万余人,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5000余个,安排贫困户就近就业,认真落实政策兜底和残疾贫困群众保障措施,真正实现小康路上不掉一人。
  为了发展产业,稳定脱贫成果,朱钦万还大胆创新,通过调研分析,力排众议,支持巫山第一个脆李育苗基地建设,为当今巫山发展28万亩脆李夯实了基础。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