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2649期 >2021-07-16编印

下庄村党支部:
一定把下庄建设好、发展好
刊发日期:2021-07-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下庄村党支部商讨产业发展。

下庄村党支部商讨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王忠虎 龚傲 文/图
  “作为一个基层党组织,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认真真的带领村民,把下庄建设好、发展好,这才是一个村党支部最终的标准。”7月13日,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竹贤乡下庄村位于竹贤乡西部,幅员面积9.1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00余人,最低海拔287米,最高海拔1600多米,有支部党员17名。下庄村党支部始终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真心为民做好事,办实事,使有“天坑村”之称的下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下庄连接外界的是唯一一条108道“之”字拐。村民们去趟县城,要经由逼仄的古道翻越悬崖,一来一回至少4天。到1997年时,全村397人中有150多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山,160多人没见过公路。1997年冬,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下庄村人在绝壁之上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他们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在悬崖上艰难地一寸一寸向前推进;下庄人围着支部、跟着支书,历时7年,牺牲6人,终于在几乎垂直的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下庄村人终于能够走出“天坑”,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下庄村党支部又一次带领广大群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通致富路!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摆脱贫困,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下庄村党支部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为探索发展柑橘,毛相林和党员干部一起,到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讨教学习,摸清销路,一块地一块地走,一户一户上门教,领办成立专业合作社,划出党员干部示范田。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每年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另外,党支部还结合下庄村实际,制定了“瓜果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鼓励村民种芝麻、种小麦,配套开榨坊和加工厂。如今,650亩柑橘套种了小麦、红苕、土豆,150亩桃园套种了西瓜,全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种植。
  发展产业的同时,下庄村党支部还谋划如何打响下庄村劳务品牌。近些年,组织了一批又一批村民参加技能培训,并多次组织外出务工村民座谈,叮嘱他们要遵纪守法、吃苦耐劳。下庄村的外出务工人员,由于能吃苦、愿干活,渐渐赢得了好口碑,别的村找不到的活儿,他们能找到,还能赚到钱。由此,他们形成了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柑橘)“三色”经济。下庄村人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2020年, 下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4元,是修路前人均300多元的40多倍。
  多年来,下庄村党支部用真心和奉献,把为民情怀写进了群众心里,赢得了群众的热爱和信赖。毛相林的母亲八十大寿,乡亲们纷纷劝他大办一场,他不仅谢绝了乡亲们的好意,还在母亲生日前一周将她送到村外亲戚家“躲生”。在他的示范和劝导下,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拒办“无事酒”承诺书, (下转第三版)